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城岁月之古城西安(二)

(2006-07-05 16:50:13)
三城岁月之古城西安(二)   西安纺织城在西安市的东郊,整个纺织城的地势是东高西低。五家纺织企业相连成带状,在纺织城的西面一字排开;居民区则分成两片,一片在厂门对面,另一片在城东面。每个厂门口都有一条坡路,把厂区和东西两片家属区连通起来。
   我父母工作的西北国棉六厂在纺织城的南端。我们所在的六厂家属区分成四块,光明区、前进区、平等区和自由区。后三个区在厂子附近,只有光明区在坡上面。那三个区都是平房,光明区却要精致得多。光明区由12幢三层楼房组成,每幢楼都有着红砖的坡顶和灰砖的墙体,下面墙体上两扇窗户的中间部分绘有壁画。每幢楼有4个大门,每层左右中三个单元,有的一个单元住一户人家,有的则要两家合用一个厨房一个卫生间。我们家就住在光明区,一号楼二层中间单元,但是和别人家合用厨卫。我在这里度过了幼年时代、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一直到上中学,我们家才搬到了四号楼三层一户有阳台的房间里,但还是和别人家合用厨卫间。
    我在西安纺织城生活的18年里,印象最深的人,就是我们家的邻居,一户姓胡的人家。这家有一对儿女,也和我们家一样女儿比儿子大两岁,但是他们家整体年龄都要比我们家大十几岁。我叫这家的男主人胡伯伯,叫这家的女主人胡妈妈,叫他们的儿女为哥哥姐姐。胡妈妈是家属,没有正式工作,我出生以后,妈妈没有象对姐姐那样把我送到幼儿园去,而是交给胡妈妈带我。胡妈妈带了我三年,从出生到三岁。虽然那时年龄很小,很多事情都没有记忆了,但是在我人生的起步阶段能遇到善良宽厚的胡家是我人生的一件幸事。胡妈妈虽然没有读过什么书,但是由于胡伯伯以前是江南大纺织厂的高级职员,胡妈妈年轻的时候跟着胡伯伯见了不少世面。胡妈妈天生乐观,和她在一起总是非常地快乐。她经常给我们讲故事,从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古典小说《西游记》到传统戏曲《狸猫换太子》,她的记性特别好,也特别会讲故事。一件简单的事情让她一讲就充满了魅力,让人觉得活灵活现的,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3岁后,胡妈妈去家属工厂做工了,我也就只好去幼儿园了,但是我还是经常去她家里玩,直到长大成人。
   我们家和胡家因为胡妈妈带我的缘故,结下了浓浓的亲情,就像亲戚一样频繁地走动。每年春节两家照例要互到对方家里去吃一次饭,这也成了我们两家之间的老规矩。每年春节快要来到的时候,不管哪一家先说一声老规矩,另一家马上就明白了。她们家如果来了亲戚总要被请到我们家来吃饭。我们家的亲戚主要在上海和舟山定海,只有一家在吉林市,我们家极少有亲戚上门,所以,我觉得胡家比我们家亲戚还要亲。
    胡家的四个人里我最喜欢的是胡妈妈,我妈也经常给我说,胡妈妈就像你的奶妈一样。胡妈妈的能说会道,讲述时的绘声绘色影响了我的一生。我的父母都是工人,平时说话很简单,很少带有太多的感情色彩,而胡妈妈就完全不同了。胡妈妈人长的有些怪,背驼着而且一边高一边低,嘴唇上边鼻子底下有一颗黑痣,不说话的时候人很平常,看不出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可一说起话来,与其说是说,不如说是在表演,表情和动作都生动极了。我记得上初中的时候,听说胡妈妈在看小说《水浒》,我和姐姐就每天跑去听她讲故事。记得那还是冬天的夜晚,大西北的寒风刀削似地刮在脸上,也没能挡住我和姐姐听胡妈妈讲故事的兴趣。我们每天晚上吃完晚饭以后去听她讲一段,这部小说她讲了一个多月才讲完。她的记性可真好,人物、对话、场景一点不会搞错。她白天看一段,晚上给我们讲一段,她的声情并茂让我和姐姐听得入了迷,好像那里面的故事是她亲身经历的似的,太生动了。我们以后在广播里听到的小说连续广播,或是评书连播,一些名家名嘴听来也没有她那种味道。
   打小跟着胡妈妈听她的启蒙故事,以后又经常去听她的讲述,不知不觉地,我也变得特别能讲,也特别喜欢在人多的时候说话。不管走到哪里,我一开口说话立时就会成为人群的中心,所有的人都不再说了,听我一个人在讲。感谢上帝在我大学毕业的时候,给了我一份大学教师的工作,靠说吃饭;后来,我又考出了律师资格,这是公认的说的职业;现在自己在开商标代理公司,接待客户也全靠说了。看来我这一辈子都要以说为职业了。我现在经常在上海的各大企业举办知识产权实务知识系列讲座,三年来已经讲了100多场了。我的讲座总能迎来满堂掌声,每当掌声响起来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我尊敬的胡妈妈了,她成了我永远的记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