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凤阳”——凤阳有什么

(2025-09-07 14:08:09)
标签:

情感

“凤阳”——凤阳有什么

周末,适逢白露节气,天气逐渐转凉,寒生露凝。我们所从事的行当,最担心的就是酷热,每到天凉好个秋的时候,如释重负,感觉熬出头,心情快哉。“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抬头望天,深蓝的天空上白云悠悠,如此多娇。

忙好工作上的事,总想记录点文字,其实内心酝酿很久。回想十多年前我在外地,我描述说“宁波”、说“湖州”、说“嘉兴”等,普通的我,草根一枚,因为“说”,被宁波的人家推荐在媒体上,被湖州的论坛做了专题标注着“艰辛坚持坚守”,被嘉兴的人家发个奖状等。对于我,无啥子的改变,而确实在经历上获得丰富,在精神上得到鼓励,我越来认识到也蛮有意义。人活一生,无关于成就,做点有意思的事,未尝不好。回到老家,为讨生计,安徽各地跑来跑去,一直想记录一地一山一水的面貌和风土人情,嫌自己功力不够,了解不够深入,文笔粗鄙,现在看,是我想多了,又不求名得利,记录是自己的习惯,无关乎其它。偶也有担心,若有记录的不好,万一被人家看到,是否如南方样,对我这样的草根有包容心,骂我是个草包,而我是否能有承受力,不得而知。

我还是禁不住,先从“说凤阳”开始。

凤阳有朱元璋,不得了的人物。我年轻的时候读过吴晗著的《朱元璋传》,对书的内容还有点小记忆,开篇就说朱元璋是小流氓,小沙弥,游方僧,给旁人写传的人,都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伟人曾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虽然我是安徽人,知道凤阳还是因朱元璋和《朱元璋传》。凤阳地处淮河中游淮夷之地,春秋钟离子国,后来叫濠州,朱元璋赐名凤阳

三年前我到凤阳,才真正认识凤阳,了解一个城市,三年时间足够。小城不大,几乎都印着朱元璋留下的痕迹,古城遗址、钟楼、鼓楼,龙兴寺、皇陵等,到处都是明朝古风,连空气里吹着都是朱元璋的气息。我在凤阳多年的感觉,一提到朱元璋,这边人就有天然的自豪感和优越感,这点无容置疑,如果我是凤阳人,我也会是这个状态。

每次开车,从凤阳上高速,经过皇陵的时候我陷入冥想,结合我读过的关于写朱元璋的书和明朝的事,其实朱元璋小时候在凤阳,发迹和发达后远走他乡,做了皇帝后才回老家修皇陵建宫殿,这期间战乱不断,民众流离失所,原住民留在当地的很少,到处都是移民。再经过明朝未年,清朝兴起,凤阳人能找的根,更屈指可数,所以,这地儿很少有家族和姓氏,有家谱和祠堂。后来人冒出来的优越感和自豪感,是沾了朱元璋的出生地,其实与朱家没有关系。当然,凤阳因朱元璋名满天下,有首脍炙人口的儿歌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做了皇帝威武,但民间对朱元璋褒贬不一,后人始终争论不休。

历史的车轮超前走,不作任何停留,我们到底是厚古薄今,还是厚今薄古,我的观点是不忘历史,但还是厚今薄古比较好,历史过去式,进入尘封,但人类要开创未来,创造新价值。我在凤阳,周日休息时,常走在老城墙遗址上,虽然感觉到历史的沧桑感,也有历史的厚重,也能感受到历史文化脉络的延续,但旁边传来的汽车鸣笛声,人们的欢声笑语声,道路边绿植的花团锦簇,把人拉回现实,历史再好是过去,真正能触碰,能感知的,是现在是当下,是对未来的憧憬,是要对将来的奋发图强,要开新局。如果总沉湎于历史的长河里自嗨,我们的祖宗过去是多么厉害,多么强大,多么有本事,而现在呢?而未来呢?

老城砖还静静地躺在哪里,一动不动,如果要给老城砖移位置,还得现在的人搬动。其实,这些老物件,像一块块僵尸,还不如自盘古开天以来,养育人的大地,长出庄稼的田野,与朱元璋留下的遗址比较,这些泥土更有价值,更能造福苍生,更有历史感,更有生命力,更能喂养人。

凤阳还有小岗精神。专门去了几次小岗村,专门参观大包干博物馆,我是个农民,去参观时带着激动的心情,因为“小岗”,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大幕。有一次在一个活动上,需要我发言,我有感而发,原话是这么样说的“安徽,有两个精神, 一个是大别山精神,金寨县作为大别山腹地,是革命的主要策源地,军队的主要发源地,走出12支红军队伍,初心始发,是开创基业的精神: 一个是小岗精神,农村改革大包干,是敢干敢创的精神。 这两种精神,激励着后来人中国的改革开放,其实,就是用“包”解决很多问题,让社会焕发出活力,给人以真实的奋斗。让我想到“小岗精神”,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穷则思变的18名小岗人托孤求生、立誓为盟,在一张破损褶皱的薄纸片上,按上18枚鲜红手印,干起了分产到户的“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伟大序幕,孕育和形成了富于时代特色的“小岗精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选择,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从社会生产力的实际出发,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从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出发,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小岗精神”是农村改革之路的起点,是一种敢想敢干敢于担当的精神。

从农村的“大包干”,到城市工厂流水线的“承包制”,释放了活力,发挥人的潜力,提高生产力,在那个年代,大家有干劲,有盼头,能看到希望和前程。如果回想,我们千千万万的劳动大军,走出农村的农民工,就是“包”的获益者。改革开放的春风,让所有的苍天大地,充满生机,那个年代,人们热忱的神情,像朝霞,喷薄而出

凤阳县有大学。刚到凤阳时,路过一个大门楼子,名牌上写着“安徽科技学院”,我心里想,小县城有大学,真是没想到,立马对凤阳高看一眼,心里升腾起对凤阳的敬重。大学是神圣的殿堂,知识的传播地,小县城有大作为,县城有公办大学的情况,在全国少有。后来,因为办事,到里面转悠过几次,对大学里的老楼房,绿阴道等,印象深刻。

因为好奇,查了该学校的资料,学校始建于1950年,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为安徽早期举办本科教育的高等院校。我当时想,一个县城有大学,凤阳旁边的滁州市、蚌埠市,羡慕不羡慕,妒嫉不妒忌。了解多了才知道,现在蚌埠和滁州都有分校区。

凤阳还有韭山洞等自然景观。在凤阳待的时间久,我比一般的本地人熟悉凤阳,所有的乡镇我都走遍,对这里的山川、河流、水库、庄稼、养殖等,还算了解。听人耳闻,或亲眼所见,这是一方神奇的土地,处于皖北偏东,淮河水穿越而过,河水滋养着几十万儿女,有时又泛滥成灾,这是个温柔之乡,查看历史又是个苦难之地,但不管怎么样,天赋自然,人们时代赓续,经久不息。

我自己和带领友人多次去韭山洞和凤阳的其它景区,去的多了,我亲自做起导游,为友人们做讲解,我这个外地人,毫不谦虚的用本地人的视角讲凤阳的风光。有些是听人家说的,有些是查资料得来的,我只不过做个有心人,记在脑子里,还省了请景区导游的钱。资料里这样介绍韭山洞位于城南30多公里因山上多野生韭菜,故而叫韭山,而洞在其山腹中,所以洞名便称作韭山洞为江北第一洞还称为“藏兵洞”,与朱元璋的故事又紧密相连。除韭山洞外,自然景观还有狼巷迷谷,都值得旅游观光,都有着不错的看点。

凤阳有什么?有的东西很多,如果专门记述,会是很长的流水账。现在自媒体发达,网络也可以搜索,一键可以尽知天下事,更何况一个凤阳。我做些记录,因为我有这个喜好,为个人的事,所以不会全面,也不会完整。而且,我在记录时,就像人家写传记样,带有个人感情色彩,还会冒出批判精神。

凤阳因为出了个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到凤阳人的第一感受,确实到处都充斥着朱元璋的气味。作为现代人,我们该反思,躺在当下的环境里,返噬过去的伟绩,做着“啃史”的满足感。我把一部分年轻人“啃老”的现象,用在社会治理上,比拟着用“啃史”做个说法,而不能创造历史,反复显扬着过去,似乎很骄傲,如果长此以往,要不得,也没有必要。到凤阳,必讲“小岗”,这个精神,光彩照人,激励后来人,但已经过去几十年,这个精神,在凤阳是否得到更进一步的升华,而是否有新的创举。我记得在金寨,多年前有个大讨论,人们提到金寨,就说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解放全中国不怕流血牺牲,金寨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当时就有人提出,我们在金寨的先辈们付出很多,但我们现在的金寨人,为金寨做出了什么?贡献了什么?创造了什么?这个大讨论,应该对金寨人有冲击,触及心灵,多多少少让当下的金寨人,没有一味地躺在先辈们的功劳薄上,作说道的资本。这个提问,对金寨人思想的转变,锐意进去,有着深刻的意义。

我从凤阳的朱元璋历史,近代的“小岗”精神说起,这是基础,是值得骄傲和保存的财富。但跳出固化的思维,看未来的发展,而不能成为束缚思想的胶布,粘连的太紧。凤阳石英石矿藏丰富,衍生出的产业链,如光伏产业、玻璃产业等,如果剔除挖矿,其它产业又有多少。土地里的矿挖完了,就像淮南与淮北,当时富的流油,最后被定性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不得不转型。凤阳有大学,而中国科技大学落户合肥时,举全省之力留住,都这样对待“有求必应、不讲条件,随叫随到”,如果凤阳做到如此,如今的科技学院会搬离凤阳,最起码人家学校会念想,舍不得搬,不好意思搬。

未来正真的发展,还是软实力。真正融入“长三角”,创造好的营商环境,爱商、亲商、助商,外来企业多了,外来人口多了,自然就发展的更好。

“凤阳”,我是个外人,而把自己当作本地人,用草根的视角说道,真情实感,是我说的开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跳出身外,看自身,才能看的清。

包容、开放,从思想上转变,于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地方,一个区域,都大同小异,都重要。

 

202597日于安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今天九月三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