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犹未尽,已入深秋
2024-10-08 16:05:17
标签: 情感
意犹未尽,已入深秋
最近,未记录文字,竟说视频。生活倒也过的充实,只是,由于一些原因,内心还是有点焦虑。
焦虑的心情,像逐渐显黄的树叶,然后飘零。树杈向上,根根竖立,铮铮筋骨,又是一番的景致。我能说焦虑,其实我已经排除,只是刹那间觉得,早就释怀和释然,就像秋风轻抚,霜打山林,感受层林浸染,繁花似锦。
每次,只要有空,就回老家,住在老屋。车子往老家开,心情就非常活跃,没来由的兴奋。老家还有什么呢?父母过世了,只能看着一堆坟茔;门前的梯田,属于我的几块小水田,过去杂草从生,这几年村里集中耕种;老屋旁边,右边的一座高山,我一处的山场,板栗树自然的老死掉,几棵大松树,也得了病要死不活……没有什么牵挂,却只想回去。我不是游子,我不是异乡人,可能是,我本就生在这里,是这里的人,是我身份证上的地址,我的回家,自然而然。每次回去,我都打扫庭院,把门口的晒场,到村口的路,全部用大扫帚,都清扫干净。然后,再把老井旁落满的树叶,也都清理的一尘不染。还把离家门口近的地方,路两旁的杂树,全部砍伐。我做完这些,感觉心情愉悦,老家,老屋门口,被我弄的整整齐齐,清清爽爽。我栽种三年的腊梅树,今年抽枝,长的高大了;我从明光带回来的朴树,长了几年,今年生的旺;我父亲栽种的石榴树,今年挂果特别多;还有桂花树,虽然开花晚,但今年桂花非常香;大门前的银杏树、枫树,都茁壮的生长……靠近门口的一堆竹林,也被我全部砍掉,竹子繁殖太快,影响其它植物的生长,我并不喜欢。
我啰啰嗦嗦,喜欢说我的老家,其实,老家就是一个穷山沟。老屋四周,屋子背靠大山,左右大山环绕,前方虽然宽阔点,但也群山叠嶂,除了大山,还是大山。
每次回去,都用老式的土灶烧饭,煮的米饭有锅巴。烧锅用柴禾,炒的菜似乎更清香;虽然有自来水,但我会去老井舀一瓢井水,烧壶开水,泡一杯开春时留着的茶。忙好活后,我扯把椅子,坐在老屋的廊檐下,双眼看着远方,放空自己的思绪,什么也不要想,也不再烦躁和焦虑。
我瞧不准,自己是不是就追求这种生活,宁静而融入自然。我想,最起码,这一个是的,是属于自己,属于家人,属于这山岚清风,鸟语花香。
作为人,终归不能守着清净,我们是要勤劳的,是要忙碌着,要为生活东奔西走着,要为前程谋划着,寻一丝的静谧,找一处幽静,只是即刻的把握,只在这刻,认真的享受。越是清风送爽,越要清醒面对。
孩子们,也喜欢回老家。我有点时间,带上孩子,本来想在县城四周溜达一下,结果孩子们不原因,异口同声,要回老家。这在过去,他们是不愿意得。
曾经,我很担忧,我心心念念的老家和老屋,生怕孩子们以后会生疏。我在乎的,他们可能不在乎;我珍惜的,他们可能无所谓。我担心,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迁,他们对老家的感情,慢慢变的淡薄,对老家和老屋,不再有向往,而我的担心,显得多余。
回去时,孩子们也跟着忙碌,打扫房间,烧饭时,帮忙添柴,忙好后,做自己的事,看书的看书,写作业的写作业,孩子已经不要我们再啰嗦,该做什么,都做的妥当。
吃过晚饭,坐在大门口,大家一起聊天,我说的,都是过去的事,向孩子们说我的爷爷奶奶的故事,说我们这个村庄的来历,说过去的苦,说我自己的成长……我说的,其实孩子们都懂。
早上,朝霞满天。山区的房子,都依山而建,并不是坐北朝南。我家的老屋,坐西北,朝东南。
每天清晨,站在老屋前,太阳从前方的山凹缓慢升起,阳光打在各处,金光灿烂,我站在阳光里,也似乎被金黄的光包裹。随之,从半山腰开始起雾,飘飘渺渺,似如有仙气缭绕,然后,雾气变浓、变厚,把阳光都遮挡了。接着,一阵风吹来,阳光穿透山雾,过会儿,雾慢慢消散,阳光正式披波而下,让雄伟的高山更加壮硕,魅力无穷。
在老屋里,住上一天一夜。第二天,锁上老屋的大门,我要出门工作,女儿要去学校,儿子快开学,妻子跟着陪读。
难得团聚,难得回到老屋,欢乐常驻在心里,而还是要融入社会,各自需要忙碌着。老屋是家,老村是根,老井的水能滋养人,我在乎,我的孩子们以后长大了,我相信也会在乎。
2024年10月7日夜记于安徽
意犹未尽,已入深秋
意犹未尽,已入深秋
最近,未记录文字,竟说视频。生活倒也过的充实,只是,由于一些原因,内心还是有点焦虑。
焦虑的心情,像逐渐显黄的树叶,然后飘零。树杈向上,根根竖立,铮铮筋骨,又是一番的景致。我能说焦虑,其实我已经排除,只是刹那间觉得,早就释怀和释然,就像秋风轻抚,霜打山林,感受层林浸染,繁花似锦。
每次,只要有空,就回老家,住在老屋。车子往老家开,心情就非常活跃,没来由的兴奋。老家还有什么呢?父母过世了,只能看着一堆坟茔;门前的梯田,属于我的几块小水田,过去杂草从生,这几年村里集中耕种;老屋旁边,右边的一座高山,我一处的山场,板栗树自然的老死掉,几棵大松树,也得了病要死不活……没有什么牵挂,却只想回去。我不是游子,我不是异乡人,可能是,我本就生在这里,是这里的人,是我身份证上的地址,我的回家,自然而然。每次回去,我都打扫庭院,把门口的晒场,到村口的路,全部用大扫帚,都清扫干净。然后,再把老井旁落满的树叶,也都清理的一尘不染。还把离家门口近的地方,路两旁的杂树,全部砍伐。我做完这些,感觉心情愉悦,老家,老屋门口,被我弄的整整齐齐,清清爽爽。我栽种三年的腊梅树,今年抽枝,长的高大了;我从明光带回来的朴树,长了几年,今年生的旺;我父亲栽种的石榴树,今年挂果特别多;还有桂花树,虽然开花晚,但今年桂花非常香;大门前的银杏树、枫树,都茁壮的生长……靠近门口的一堆竹林,也被我全部砍掉,竹子繁殖太快,影响其它植物的生长,我并不喜欢。
我啰啰嗦嗦,喜欢说我的老家,其实,老家就是一个穷山沟。老屋四周,屋子背靠大山,左右大山环绕,前方虽然宽阔点,但也群山叠嶂,除了大山,还是大山。
每次回去,都用老式的土灶烧饭,煮的米饭有锅巴。烧锅用柴禾,炒的菜似乎更清香;虽然有自来水,但我会去老井舀一瓢井水,烧壶开水,泡一杯开春时留着的茶。忙好活后,我扯把椅子,坐在老屋的廊檐下,双眼看着远方,放空自己的思绪,什么也不要想,也不再烦躁和焦虑。
我瞧不准,自己是不是就追求这种生活,宁静而融入自然。我想,最起码,这一个是的,是属于自己,属于家人,属于这山岚清风,鸟语花香。
作为人,终归不能守着清净,我们是要勤劳的,是要忙碌着,要为生活东奔西走着,要为前程谋划着,寻一丝的静谧,找一处幽静,只是即刻的把握,只在这刻,认真的享受。越是清风送爽,越要清醒面对。
孩子们,也喜欢回老家。我有点时间,带上孩子,本来想在县城四周溜达一下,结果孩子们不原因,异口同声,要回老家。这在过去,他们是不愿意得。
曾经,我很担忧,我心心念念的老家和老屋,生怕孩子们以后会生疏。我在乎的,他们可能不在乎;我珍惜的,他们可能无所谓。我担心,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迁,他们对老家的感情,慢慢变的淡薄,对老家和老屋,不再有向往,而我的担心,显得多余。
回去时,孩子们也跟着忙碌,打扫房间,烧饭时,帮忙添柴,忙好后,做自己的事,看书的看书,写作业的写作业,孩子已经不要我们再啰嗦,该做什么,都做的妥当。
吃过晚饭,坐在大门口,大家一起聊天,我说的,都是过去的事,向孩子们说我的爷爷奶奶的故事,说我们这个村庄的来历,说过去的苦,说我自己的成长……我说的,其实孩子们都懂。
早上,朝霞满天。山区的房子,都依山而建,并不是坐北朝南。我家的老屋,坐西北,朝东南。
每天清晨,站在老屋前,太阳从前方的山凹缓慢升起,阳光打在各处,金光灿烂,我站在阳光里,也似乎被金黄的光包裹。随之,从半山腰开始起雾,飘飘渺渺,似如有仙气缭绕,然后,雾气变浓、变厚,把阳光都遮挡了。接着,一阵风吹来,阳光穿透山雾,过会儿,雾慢慢消散,阳光正式披波而下,让雄伟的高山更加壮硕,魅力无穷。
在老屋里,住上一天一夜。第二天,锁上老屋的大门,我要出门工作,女儿要去学校,儿子快开学,妻子跟着陪读。
难得团聚,难得回到老屋,欢乐常驻在心里,而还是要融入社会,各自需要忙碌着。老屋是家,老村是根,老井的水能滋养人,我在乎,我的孩子们以后长大了,我相信也会在乎。
2024年10月7日夜记于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