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有相,皆虚妄

2024-08-18 19:50:36
标签: 情感

凡有相,皆虚妄

赶大半天的路。

高速上,一个路口封闭,我没有开导航,多绕近百十里地。

身体有恙,逐步恢复中。疼痛减轻,但心情依然悲观,提不起劲。由于走错路,心烦意懒。

我车子开的很慢,后面的车从我旁边超过,我经由着自己的速度,任别人超越。一辆辆车,车里的人,或许都为了生活,急匆匆赶路,要达目的,要经个个的驿站,马不停蹄。

我又在想,这样疾驰的赶路,何时走完的路的尽头,何时能歇歇脚。

似乎所有的运行,速度太快,跟不上,很多人估计都跟不上……

回到驻地,同事们今天休息,偌大的厂区,我一个人,显得空荡荡。来水了,水量虽然偏小,但够用。我洗涮一番,打理好卫生,然后在电脑前处理几个小文件后,百无聊赖,跟家人视频,随意且放松的聊天,关心问候,挂在嘴边。

天气实在太热。

我似乎还有些心烦意乱,我重新翻阅《六祖坛经》,第二遍的读,我搁下书回想,比第一遍读更多些理解,确能让我安静下来,无缘无故的心情,逐渐缓和舒服。

这是一门哲学,讲人生,往生、今生、来生,三生有幸,讲机缘,讲人与人相会结识,缘生缘灭。自性成佛,过去我认为佛很具象,是个体的,是人膜拜的偶像。今受悟,佛非具象,是意念,自性时,人人成佛。

我,即也能成佛,因佛是顿悟。终极的修为,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有大智慧才能去往彼岸。彼岸,不就是人之向往吗,比如追求美好生活,比如从善如流,比如普渡众生,等等。凡有相,皆虚妄,无相就无为,一切皆空,其实空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符合逻辑和心性的论述。我们讲来讲去,人活在世,拜佛和自修佛性,都是为了一个“内心”,坛经里举例说,小和尚看到旗幡在动,便争论,是风在动还是幡在动,大师说是“心”在动,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动心起念”吗。

修为,要下苦功夫,惠能大师接受衣钵以后,隐忍十五年,与猎人一起生活。所以说,佛家的忍,也是以退为进,还用心力保护人的成长。在与猎人生活时,不能吃肉,惠能大师就与一起生活的人说,“吃肉边的菜”,看着普通的一句话,蕴含着道理,吃肉边的菜,不就是“戒、定、慧”的升华和自律。

佛家的定性,把人有所分,修佛不分南北,但人分“愚”和“智”,这点不可否认,在佛家里讲了实话。愚者不能成佛,但可修,智者本就是佛,可影响我等愚笨的人去参悟,去禅定,慢慢受到感化,跟着智慧者,定能得智慧,佛对众生的教益,如此这般,积极向上。

佛家教人好好活,好好过日子,除魔障,得解脱,撇弃“贪、嗔、痴”,从内心里自勉自救,感受美好等,这些不就是人生哲理。

我们在其它文字里,在其它的真经里,所感悟的,基本同一个道理,教你怎么做人,教你怎么活法,教育你能气定神闲。对心性的修为,还真管用。

为我自己的感受,做个记录,真实的想法,没有美化我读这本经的意思。第二篇读完后,我会再写点。

喝杯水,早早休息吧!

 

2024年8月18日记于安徽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