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024-07-07 21:10:50
标签: 情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忙事情,忙工作,然后有空,看看关注的几个公众号里的文章。  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先生,原评论部主任李德民,河南信阳人,写文章,一天一更,着实让人佩服。  

  多读老人们写的文章,好处是,感情丰富,文风真实,不作假,不浮夸,用真实面目示人,真正能做到文如其人,因为啥,因为年龄原因,到了天不怕地不怕的年龄,到了无欲无求的年龄,到了看透人生的年龄,只要阎王不招呼,活的应该硬气。不像年轻时写文章,是职业需要,更是为稻粮谋,为“一箪食,一瓢饮”,养家糊口,笔端文字虽优美,估计思想不是自己的。  情有可原,人生在世,作为男人,人人都有难处,有生活的难,有思想的难,身不由己,无须赘述。到了八十多岁后,做自己,老话说“七十而从心所欲”,更何况到了八十多岁,耄耋之年。到了这个年龄,如果还活着,天不怕地不怕,我没有说错吧。  

  看这些老先生的文章,似乎如神交,文字行云流水,思想穿透年轮,道理说的确凿,教诲值得深思,善意应该尊重,如果不是有公众号,这些老先生们一肚子的学问,不可能让我们凡夫俗子看得见,更不可能让我们这些引车卖浆者阅读到。  

  时代的进步,网络的发达,有句网络流行语“高贵的灵魂在高处穿行,谦卑的灵魂在低处游走”,如果在过去,无法发生碰撞,因为网络,高山仰止般,高与下之间,思想也算有所连接了。  

  八十多岁,还能写,还思路清晰,见解独到,写自己,写别人,写社会,写过去,写未来,文字或长或短,都情真意切,如果我到八十岁还能这样,真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  

  还有一位老先生叫詹国枢。

   这位老先生,也七十多岁,从他的公众号里,读他的文章,他靠自己的努力,摸爬滚打,取得好成就,在岗位上,都是笔杆子。我也同样的感觉,读他们老了后,退休后写的文章,文字有真心情,文字更率真,都老了,应该没有什么可保留的,是真情流露,每篇文章都值得读。我还购买过他写公众号,文章汇聚成集,书名叫《听凭风雨来》,其中说“大命由天,小势可为”,我目前,虽然只有短短四十多年的人生,但对这个观点非常认可。大命由天,是时代的洪流,不可违;小势可为,自己的努力,不抱怨,未来应该会向好。 

   综观这些老先生,退休后写文章,梳理自己的思想,整理自己走过的人生,给年轻人和后来者一些教导,用自己的人生经验,给予后辈指引,我觉得,他们越老,越大放异彩,越活的有滋味。  而且,读他们的文章,没有倚老卖老的成分,他们的文字总饱含深情,语言非常谦虚,娓娓道来,我时而觉得,讲道理时,他们像邻家大爷在拉家常;对社会的弊端,他们又犀利的抨击,并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像他们一样的这些老先生,可敬又可爱。

  我如果到了七老八十,也能如他们样该多好。  能更多表述自己的人生,老了后,不要装逼,活出真性情,活出真风采,也能写文章,一天一更,活跃了大脑,也愉悦心灵,而且还让儿女放心,眼不花耳不聋,夸个海口,老子还能写文章,身体倍儿棒,怕啥呢! 

   我这样想。

 

2024年7月7日于安徽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