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民工写博
民工写博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6,585
  • 关注人气:6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圆,不要太圆;满,只要小满

(2024-05-22 10:54:46)
标签:

杂谈

圆,不要太圆;满,只要小满

做人做事,不要太圆,太圆滑就油腻,没意思;很多人说功德圆满,普通人不可能,太满也不好,能“小满”就不错了。二十节气,小满最为低调,但蕴含着人性的哲理。圆圆满满是追求,但终究有遗憾,小满、知足,已经是人之幸运。

最近,依然很忙。

忙后,觉得身心有点疲惫,就不想记录文字。偶然,在睡觉前,靠在床头看会儿杂书。看书,能吸取些养分,从别人优美的文字里获得良好感觉,常能有醍醐灌顶的认识,最起码这片刻,有所收获。

其余,在剩余的时间里,翻看我过去记录的日记,认为蛮有意义,比如,过去的日子,大多数是不能够刻在脑子里,但用“日记”的形式可以镌刻。有人会说,这有什么意思,是的,本就无意思的人生,回头能再看看,不就稍微变得有点意思了。最近,还把过去记录的“日子”,搬运到自己的公众号里,继续留着。我还想,已经养成记录“日子”的习惯,还会保持下去。

五月,一年里,春夏交替的月份。

在这个月份里,山花开的最烂漫;田野里的小麦,用劲的抽穗和灌浆;河里的鱼,游的最酣畅;猫和狗,都在找相好,铆着劲交配;燕子又飞回来,屋檐下,去年筑的巢还在;不管是城市和农村,老人们正儿八经脱去厚棉衣,小伙子们露出腱子肉,小娘们穿上花裙子……初春是含羞的,初夏是奔放的。五月里,有劳动节,有青年节,有立夏节,有小满节气,还有“520”,就是要告诉大家,把日子过的要勤勤恳恳,充满活力和阳光,即要暗流涌动,也要万马奔腾,身子骨不行,精气神要有,即要张扬,也要内敛,对生活充满自信,但小满即可。

时间过的飞快,眨眼的功夫,一天就没了,一年呢,一辈子呢,回头看,白驹过隙。

我曾遇到过这样的人,老了后,回忆自己的人生,都是悲观,遗憾,常挂在嘴上“悔不当初”。听人家唠叨,我还不好意思劝和开导,只能做个旁听者,但在心里,我暗自发誓,待我老了,不要做个这样的老人,成天活在悔恨里。我们要回忆美好,抱着感恩,在意识里,觉得自己很幸运,从而有满足感和幸福感。我们一路走,就是学习别人的优点,然后学以致用;我们也需警示别人的缺点,作为自己规避的案例,防止走旁人错误的道路,给自己纠偏。这些想法,其实都为了自己,有个“通透”的人生,到老了,临死了,让晚辈不要说“这个遭老头子”,而能够说“这是个老爷子”。

月初,回去老家一趟,去看望二姨一家人。

每次回去老家,都要在老屋里住上一晚。

老家的山好,水好,空气好,我夸自己的老家,只在文字里夸。说给旁人听时,会很谦虚,我会说,老家是个“穷山沟”。

儿子读高中,为了让能专心学习,高二后,妻子又将开始陪读。为了孩子的学习,想了一些办法,动了一些脑筋,但学习要靠孩子自己,高中三年,希望儿子能有所进步。女儿很忙,假期没有回家,读书依然用功,据说导师在假期给她安排的有活,要完成。

每在外一段时间,都想回家,有时候特别想和孩子们聚聚,在一起吃个饭,说说话,甚至是吵吵架,可能这就是天伦之乐吧,不经意间,觉得很好,意义所在,心灵深处,有小满足。

盼望着,孩子长大,能学有所成,然后,开启自己的新生活,能有自己的新征程,孩子大了,与我们做父母的会聚少离多,因为孩子们有孩子们的生活,有他们的人生选择。我先记录在这里,也就是说,待我老了,有心理准备,尽量不给孩子们拖后腿,尽力不成为孩子们的负累,所以,我们先把身体搞好,把自己照顾好,让自己先活的有点质量。这些话题,就是现实,就是未来要考虑的,只不过,我偶然先做了思考。

今天中午,闲会儿,

处理好工作上的一些事,敲打点文字,亦是自己的思想,更是给这个日子擦点痕迹,并提醒自己,依旧要“记录”下去。记录文字,是练脑,也是练心,能使自己保持一份纯真,不被社会的复杂,熏的乌烟瘴气,而有点而清醒,何乐而不为。

未来可期,我们不要把自己“困”在日子里,对未来抱着希望吧。如果看不到未来,使劲看;如果看不到希望,使劲望;如果感觉迷茫,使劲驱赶茫然……因为日子往前走,日子还得过,不然,你能扭转什么呢?大势,大趋势,大环境,下“大棋”,不是我们普通人能左右,不是我们普通人能“下棋”,我们的任务,就是对未来抱着希望,乐观积极的面对风云变幻,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除此,别无他选。

 

2024522日小记于滁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