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里寻得温暖;喧嚣中觅到安静——杂记
(2023-11-30 20:36:28)
标签:
情感 |
寒冷里寻得温暖;喧嚣中觅到安静——杂记
1
忙完工作,吃过红薯稀饭,出去走走路。
工厂在荒郊野岭,远离闹市,夜色里,除了能听见几声鸟叫,剩下静谧。
一个人走,思绪飞去远方,过去与现在,在思绪里交织着。今天,灰蒙蒙,看不到星星和月亮,工厂大门前的路灯,清冷的亮着。
我怕走远.
树林里黑黢黢,我问自己怕什么,而内心就是怕。怕在黑夜里遇到孤魂野鬼,怕窜出来的野兽,我未知,而有所恐惧。过去,夜路常走,还夸海口,啥也不怕。岁月的年轮,把年龄练长,却把胆子练小。
我来回的走着。
冷风吹拂,我还没有穿上厚棉衣,浑身打个寒颤,扯回我飞走的思绪。思绪转到原点,我想,该加衣服了。
我继续走。
我要把自己搞热乎,冷暖自知,一切,都源于自己的内心。我的冷,旁人未必知,但愿我的热,能辐射旁边,比如,哈口热气,也能有丝丝暖意。
走着走着,额头冒出汗粒。
热乎了,似乎也不再恐惧,冷风亦不再冷。
我往回走。
耳旁似乎听见呼唤声,该记录点文字,理理思绪,在这个万般复杂的世界里,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里,在这个阴晴圆缺的日子里,你独自,也须从众,顺其自然吧。
走,也得停下。
像我,现在坐着。
2
看完《金刚经》、《六祖坛经》,我还想谈点佛的思想。
有段时间,我在看人家点评“教员”的诗词,篇首用语非常谦虚,用“浅评”。这位作者很用心,应该是表示对教员的尊重。我用“教员”,而不能提教员的名字,因为“敏感词”的原因,这样也好,为规避敏感词,可以多说些话,可以多绕些弯子。
我也很谦虚,对佛我不评议,只谈谈,就像聊天,所以“佛”不会怪我。
佛教的博大精深,经历各朝各代,都能延续下来,于人心来说,自有价值。任何宗教,因为有使用价值,就有存在的功能,用经济学的观点讲,有需求,就有市场。
古代,金刚为硬物,锋利无比,可破万物,就此比喻,也可破心法,佛若金刚,佛就是金刚。六祖说坛经,他说,别人记录,像论语,都是孔子的讲话。六祖,讲自己的出身,讲自己求佛,怎么得法,怎么参悟,怎么弘法等。我觉得,六祖讲佛,讲的是理,因为入心入肺,这些道理,能引导人们,能启发心智,就受人爱戴。
此理非彼理,如果弄偏了,理解为儒家的“理学”,就大错特错。“理学”,就是禁锢,就是服从,与佛不能相提并论,相差十万八千里。
佛,不是求来的,应该自己参悟。我一直赞同佛教就是哲学的观点,佛不是迷信,如果说佛是迷信,那么基督教是什么。人需要佛,佛不是一个人,我理解,佛是一种理念,深入心灵的寄托也好,安抚也罢,对大众来说,很受用。
3
写点文字,胡乱的写,心安静下来,不再浮躁和难受。
确实,有过很难受,不能听到痛苦的事,不能看到别人的艰难,帮不上忙,而心里挂念着。
世间人,都不容易,只能调整心态和状态,积极去面对。
我这个人,一直乐观,非常不好的时候,也挺着身姿和腰杆,一直如此,就是山里人的性格,遇到难处,自己扛着,遇到不辛,自己忍受,遇到坎坷,蹦过去或绕道。我领悟,其实这就是人生,没有什么可说道的。
我还觉得,到我们这个年龄,就是受苦受累,就要照顾别人,就是要扛起家庭的责任,就是要有敬业精神。对关心,对爱戴,对同情,对可怜,是給老人和孩子们的,应该撇开我们。我们正当壮年,我们不“顶天立地”,有什么可矫情。
自我理解这些之后,我豁然开朗,我从不再纠结,我们就应该是关心别人的人。
儿子上学,一个月回家一次,想回去看看孩子。鼓动女儿,也能回老家,到周末,看看情况再定。
用猪槽做的花盆,养着吊兰,长得精神。另外养的虎皮兰和君子兰,我看着不顺眼,我本不会养花花草草,估计早晚要枯萎。
想去利辛,因为工作原因,要推迟。利辛县,地处皖北,与淮南,涡阳,蒙城等交界,淝河与县城擦边而过。这里,物产丰富,风调雨顺,我在利辛待多年,这里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发生,是个宜居的县城。利辛县民风淳朴,人,好处、耐处,性格豪爽,耿直善良。由于在利辛待的时间长,喜欢吃面试,也喜欢喝羊肉汤,还有菜馍等美食!
世间过得快,按阳历算,一年接近尾声,没有什么可总结得,宠辱不惊,不悲不喜,日子,就这样过吧!
2023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