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晚清凉,心境平常——杂记
(2023-09-03 15:33:16)早晚清凉,心境平常——杂记
1
读《金刚经》,全是文言文,读的费劲,但有一直读下去的意念。我读的金刚经,是后秦鸠摩罗么译本,笺注者为民国人丁福保。笺注部分也很绕口,怪就怪自己古文水平薄,读其字而不能得其意,但如果细读,细嚼慢咽,还是很有意思。如果能读到好句子,悟出点好道理,心魂好像被勾引,就像继续读这本书。比如,书里有句话“自利利他,其福甚多”,就包含了做人做事的道理。
因还在读,还没有读完,还没有深读,姑不多说,待我真弄懂时,再长篇大论,抒发感想,留作记忆。
2
最近,用业余时间,观察生活,在微博里弄个小专题“民工观农村”,每个小题标注总纲,然后简单描述现象,每期几十字,或几百字,把观察的情况说清楚,简短,灵活,随观随发,一点不耽误时间。从阅读量来看,点击率比其他文字多,也说明一个情况,大家还是喜欢真实的描述,而不喜欢假大空。
这个专题,纯属个人观点,在微博里做好备注,并遵循几个原则,对“现象”白描,而不作评论;对农村只说自己亲眼所见,而不臆想;对农村抱有情怀,而不抨击;对事实有褒有贬,只就事论事等。
人生在世,大的数时间都要为“稻粮谋”。
为一粒米一粒粟,不是丢人的事,应该发扬广大的行为,但合理的分配时间,保留着内心深处的想法和爱好,并根据情况,私底下弄点小耕耘,也未尝不可。
如我,很久前,我能写长点的生活记录,而今,由于忙,只能像“张打油”样,简而言之,言而简之,自娱自乐,乐在其中。
3
秋天,早晚已经清凉,我的心境很平常。
这么多年里,春夏秋冬,季节的变换,经岁月的锤炼,而明白些事理,这是我一直喜欢点儿“哲学”的原因。
哲学,其实是怎么修自己,和怎么看待别人。
千百年来,就是围绕“人性”和“人心”,经总结,阐述出一点观点,延续至今。
四季很有意义,开花结果,冷暖交替,滋润万物。而人,对自身的了解和深挖,也很有趣味。
我们读古人的书,或看一些案例,都是围绕“人”,绵绵无绝期,对人看的清楚,又看的模糊,甚至琢磨不透。
回去老家,这几天,稻子快要收割,板栗已经飘香,路上还能看到窜出来的蛇在游走,蝉还在使劲地叫唤,秋天的喧嚣不绝于耳。
我家老屋右边的一座大山上,接近山顶处,有一个石柜,被当地人封为神石,石柜高高矗立着,见证着小山村里的人情世故,见证着日月交替辉映,见证着四季轮回,唯独它无动于衷,只做个见证者。
4
儿子进入高中阶段。
没有陪读,让儿子多些锻炼。孩子慢慢长大,早晚要独立生活,独自走好自己的人生,高中阶段是一个新的起步。
学校条件比较好,有独立的卫生间,学校食堂伙食也很丰盛,吃饱穿暖,能好好学习,做家长得,应该没必要担心。
过几天,女儿也要开启新的生活。抽时间,送女儿到学校读研。
我在想,我们大人,要适应孩子不在身边的日子,孩子们要奔赴自己的前程,不可能留在身边。待再大点,毕业后面对找工作,面对结婚,面对自己新组建的家庭……
我们大人,完成自己使命,做好自己该做得,能把他们教育好,引导好,就知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