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年”也是年,“大年”真过年——杂记

(2023-01-14 18:28:29)

“小年”也是年,“大年”真过年——杂记

 

忙完事,脑子不得闲,浮想联翩,文思虽不能如泉涌,而为自个儿的“公众号”还是禁不主做个纪录。其实,“公众号”是托词,还是自己多年养成的习惯,对待生活的意境,就在属于自己的片刻,在思绪归拢的时候。

1、雪

毛毛雨后,开始下雪。

雪天里,虽然冷,还是为有个好天气高兴。雪天,大家都喜欢用“瑞雪兆丰阳”表达心意。天气好,心情好,夙愿更好,我们这些劳苦大众,都有乐观精神。

今天,还是小年。在我们老家,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打扫厨房,请“灶王爷”,如果我回去老家,这些仪式,现在都由我来做。

小年的日子,又逢瑞雪,我们希望着,有个好年头,有个好日子。

2、 想写点“生活观”

   想写点“生活观”,腹稿似乎有了。

几天前都想记录下来,可是,总抽不出完整的时间。

我想记录“生活观”的目的,作为普通老百姓,个人对待生活的看法和认识,吃穿住行,概括生活的全部,窥一斑而知全豹。积极的生活态度,及热爱生活的精神锲而不舍,个个人,个个家庭,都在为生活劳作,或奋斗,或追求,做“躺平”者的少,都在忙忙碌碌,遇到艰难“硬扛”,遇到顺心如意“祈福”。记录点“生活观”,自夸一下,安慰这一路走来受过伤的心灵,未尝不可。

其实,我的生活观,就是吃。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不在乎穿,在乎吃。但有个前提,日常生活不在乎吃,填饱肚子就行,如果干体力活,遵照“忙时吃干,闲时吃稀,不忙不闲时,干稀混着吃”;如果干着动脑子的活,就对付着吃,也不讲究。

我想描述的,是在我能“享受”生活时,在难得的清闲时,或者顺路经过某地时,找到当地的“小吃”,有些讲究地开吃,也叫品尝。

人的生活观,吃为大,吃穿住行,把“吃”放在最前面。

吃里面,主要是“色香味”,而把“色”放在最前面,还有个词“秀色可餐”。

色,就是养眼,有食欲,不是在饿肚子的时候,正真的美食,是在吃饱饭以后,还想吃这个菜。

饿肚子时,不要谈美食,吃什么都是美味,吃到任何食物都幸福。

今天稍微记录点,抛砖引玉,待真正闲下心,再好好记录。

3、 谈点“易经”

谈点“易经”,就我的水平,谈不上。

我记录在这里,是我近几年来接触易经的书后,对易经的感受。这本经书,很博大,早前我也有所“研究”,但从来不敢谈,而遇到有人谈,我旁听,从来不敢插话,因为“易经”的高深,不是我这小卒所能谈。

我天生愚钝,智商低下,而谈“易经”的人,都拥有大智慧,大德行。从我内心来说,遇到德高望重的人谈易经,我很崇敬,很羡慕,发自内心的佩服。

今天,我记录一点,是给自己提个醒,也是我的真实感受。

近几年,我翻阅易经,读第一遍的时候,我云里雾里,不知所踪,认为是天书,看不懂,更不能悟其意。闲暇时,再翻阅,重复的翻阅,知晓该经书,是中华文化的经首,开天辟地,以至于中国文化和文脉,经历几千年,都受易经影响。

我还有个感受,在翻阅易经时,在不知不觉中,有股力量把我往预测上引,比如,每翻阅易经,我就想预测,就想爻卦,就想占卜。今年下半年,我感觉自己不对劲,强制自己不再翻阅易经,更不能深入的“研究”了,当时觉得自己走火入魔,脑子里似乎有个声音神神叨叨。南怀瑾有句评读易经人的话,大概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没有大智慧,不是拔尖的人,不是人中龙凤,不是高手中的高手,请不要深入的去碰易经,更不要去研究,如果陷进去,会让个人生活过的一趟糊涂。

我的感觉,提醒了我。去年下半年,我放下读这本书,如果再读,也会让自己置身书外,而不会置身其中,我的智商不够,我的智慧不高,只能做个理性的人。如果我想预测,或者爻卦,进行占卜,当游戏和娱乐,而绝对不会再痴迷其中。

4、读“活出人生的意义”

冯友兰是哲学家,他的文集《活出人生的意义》,今天中午读他文集里的一篇文章,“大人物之分析”,分析什么是大人物,具备大人物的资格,但我读来,总觉得是对“大人物”的讽刺。文章不长,内容很有见地,不展开评。

文章里,有句话,我觉得非常好,也是我记录在此的原因。这句话是“只犬吠影,百犬吠声”。

我简单的翻译,一只狗对着自己的影子叫唤,而这只狗是个“大人物,其它的狗,即便不知道什么原因,也会不自觉跟着叫唤。当下,这种社会之现象,依然存在,而且越来越猛烈。

快过年了,尽量记录开心的事,让自己快乐,心情能愉悦。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