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感 |
处暑还晒秋,万象亦无愁——杂记
1
处暑后,还在伏天,早晚虽凉,但秋老虎,虎视眈眈,正好可以晒秋。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而包罗万象,都共生共荣,不分彼此。
一段的时间里,心绪总是充满悲伤和忧愁,主要原因是亲人的过世,多年里都不能释怀。
再有,就是看到别人的人生“去了”,或年老,或年轻,真还让我受些打击,更是心灵的撞击。
后来,明白过来,到了一定的年龄,面对人生的“去了”,是常态,我才调整过来心情。
人的心里路程,要经历过很多弯弯,才能适应,才能转变,说幡然醒悟还早点,因为人生的开悟,并不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达到。
有些人,活到老,并不明白一些道理;有些人,活着活着,就通途了。这不是年龄的命题,而是心灵感受的产物。
人,最后到要“去了”。
去向彼岸,还是重新涅槃;去了天道的轮回,还是终不回头,.
都是一遭一世,都是一花一草。
2
任何文字,来源于生活,为追求美好,所有文字可以高于生活。文字也包含着批判精神,揭露丑恶,但所揭露的,让人看过后能得到警示,而不走向丑恶,是从内心里的呐喊,最终也都是为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操。所以,把文字上升到文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有着贴近生活的道理。
我们不能拿文字,来侮辱读者的智商,比如贾浅浅。
你自己烧的菜,自己吃可以,如果给旁人吃,要容许别人评头论足。
你自己打嗝放屁,上茅厕出恭等行为,你在自己家里都可以,但如果在大庭广众之下露出自己的癖好,是要有做好旁人“嚼舌头”的准备。
一种“诗”的现象,这段时间获得很多关注,很多人都在讨论,总算有点效果,贾浅浅写诗的“浅浅”体,也算是一次荣光。
前几天,我下班无聊的时候,也“尿体”了一首“湿”,放在这里,我把“湿”的题目,修改为“尿性”。
尿性
.
假假地,真亦假
我信了
浅浅地,我试着能尿出一条线
我埋怨自己的前列腺,有炎
只能尿出一个凹
普通话,叫一个坑
我们老家方言,把坑
叫作“裆子”
.
假假得,浅浅得
像浅塘里,生长的藕
塘水干涸后,从淤泥里露出
藕的屁股
灰灰的,我想象着是白白得
.
平平得,凹凹得
像高耸的山
冒出一块巨石
秋天的树叶快要落下
我担心巨石也会滾落
砸出一个凹
砸出一个大坑
或者掉进“裆子”里
.
我受惊吓时,想尿
我紧张时,也想尿
我在雨天里,尿的一片汪洋
我在太阳下尿,蒸发的了无痕迹
我尿不出一条线
我也尿不出一个坑
我不能在旷野里尿了
我要进茅厕尿,留点脸面
躲着尿
3
读到一篇文章,“让万里心惊的金寨之行十七八岁姑娘没裤子穿”很有感触,抄录部分放在这里。
“最让万里心惊的还是金寨之行。这年11月上旬,万里前往革命老区大别山调查。大山里的金寨县燕子河公社车子进不去,万里只得下车请当地的干部带路,徒步上山。途中,他来到一户低矮残破的茅屋,因为屋内过于黑暗,进去了好一会儿才发现,在锅灶旁的一堆柴草里坐着一位老人和两个姑娘。他热情地上前问道:“老人家,八点多钟了,你怎么还坐在柴草里,不上工?”老人却依然坐着,一动没动。当地干部挂不住脸,斥责老人:“你这个老东西,省委万书记来了,问你呢,怎么不说话?”老人这才抬起头,傻傻地望着万里,突然往起一站。
万里一下惊呆了:原来老人一丝不挂,光着屁股,没穿裤子。
万里忙招呼老人蹲回到柴草里去,同时尴尬地责问旁边的两个姑娘:
“你两个小姑娘怎么也蹲在那里呢?”
两个十七八岁的大姑娘,只是用羞涩好奇的眼光望着万里,身子却一动不动。
这时,当地的干部意识到了,忙小声地插话:“万书记,两个娃也没裤子穿啊。山里风寒,躲在柴草里,是为取暖。”
万里再也看不下去,慌忙转身出门。他站在阴冷的山风里,好一会才让自己平静下来。
来到又一户时,看上去也是家徒四壁,门窗都是土坯的,见不到一件木器家具。屋中央,坐着一位衣着破烂的中年妇女,万里便询问她家的情况:“你家几口人呀?”
中年妇女回话说:“五口,夫妻俩,带三个孩子。”
“爱人呢?”万里问。妇女说:“干活去了。”“那三个孩子呢?”“都出去玩了。”
万里说:“请你把他们喊回来,让我看看。”
对方面有难色,不肯出门去找。
万里有些奇怪。在他再三催促下,中年妇女这才径直向锅灶走过去,然后无可奈何地揭起锅盖。
万里发现:三个赤身裸体的孩子,都缩在灶膛里!原来烧过饭的锅灶,这时尚有余热,三个没有衣服穿的孩子正好挤在里面御寒。
万里走出这家茅屋后,已是泪流满面。他再也坐不住了。
回到合肥后,当即主持召开了全省各市县书记会议,他同大家作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讲话,他首先谈到自己在金寨县农村调查的感受。他是动了感情的,说:“大别山革命老区的人民,为我们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那么大的贡献,当年,老娘送儿子,媳妇送丈夫,弟弟送哥哥,参军参战,前仆后继;一个当时只有二十多万人的金寨县,当红军、牺牲掉的,就有十万人!没有他们,哪有我们的国家?哪有我们的今天?可是,解放以后,我们搞了那么多年建设,老区的老百姓还是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十七八岁的姑娘连裤子也穿不上!我们有何颜面面对江东父老,问心有愧啊!中国的革命是从农村起家的,是农民支持了我们;但是进了城,我们有些人就把农民这个母亲给忘了,忘了娘了,忘了本了!”
评: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如今的社会不知道会是怎么样难以想象。
上世纪七十年代,安徽金寨人民生活与万恶的旧社会没有什么区别。
原安徽省农经委主任,回忆万里书记到金寨县调查的情景,我是信得。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对于山里人,回想起来真是不寒而栗,细思极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