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追风筝的人》

(2021-08-17 13:58:21)

读《追风筝的人》—— 2014-09-13


我读《追风筝的人》。

用几个晚上,看完了“追风筝的人”。有的书,放在桌子上,总翻不下去,而这本书,连续的看完,我心里认为是本好书。

书的情节,其实相对简单,但文字描述简洁、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故事娓娓道来,自然明快。中国人里,还活着的一些作家,我也读过他们的小说,总感觉读的累,看的也不那么顺畅,似乎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为了小说的长,而长着。中国人里,还是死去的作家,写的故事,比活着人写的好。叫我具体讲出个道道,还真不能。读书,凭自己的感觉分辨好赖。而感觉,是个讲不清楚的东西。

追风筝的人,从地域上来看,主人公阿米尔在阿富汗、在美国、再重回阿富汗;从年龄段上来说,阿尔法的少年、青年、中年;从人生轨迹上来说,富裕的公子生活、潦倒而追求上进的美国经历、重回阿富汗的艰难险阻;从人性感悟上来说,少年的斯文,导致的懦弱,而内心始终不平静,爱恨交织的折磨,善良而无知,羡慕而嫉妒。

青年的成熟,对故土开始有了眷念,明白事理,分辨是非,随着年龄的增加,摸不去的记忆,对疑惑的追问,寻找内心深处的答案,原来为了爱,懦弱的人会变得坚强,在危险面前,变得在所不辞。人生的蜕变,岁月里可以呈现,任何人都可以。

阿米尔的父亲,虽然搞了仆人,生出了哈桑。

与仆人睡觉,我认为没有折损他的形象,他有正义感,仁慈,聪明,是阿富汗民族优秀血统的代表,但个性刚强,不墨守成规,流着阿富汗的血统而不遵循传统,是个值得尊敬的人。

另一主人公哈桑,私生子,机灵敏捷,但卑微地活着,心里始终装着主人,知道自己的所处,而不逾越,这点,也是折磨阿米尔的原因之一。

哈桑,为了自己的主人,不可以受欺凌,不任别人宰割,可以拉开弹弓去战斗,而自己,可以受欺凌,受宰割,这是什么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愚昧无知,还是愚忠?

合上小说,想到哈桑,一股莫名的滋味涌上心头。想象着,我们很多人的命运,不就如同哈桑吗?

坏人阿塞夫,好人拉辛汗,都是小说的人物,都代表了一群人,包括后来主人公阿米尔的妻子,和妻子的父亲母亲等人。

小说写的凄婉,对战争的批判,民族的伤痛,使人要问,到底要什么样的一个国家?如果一个 国家满目疮痍,民不聊生,民众流离失所,食不果腹,有国而无家,还能称之为国家?

战争是人类社会的恶果,是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弑杀,惨绝人寰,都是不道德,违反人性的。

但凡一本好书,传递的都是善良,给人以心灵慰藉。领悟了善良,而可以从内心回味无穷,前提,有颗善心作为根本。

我喜欢这样的书,以后再能遇到其他作家写的,也会认真去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