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北方来
一
风从北方来,寒潮来袭,据天气预报说,本月28号开始降温。降温,伴随着寒冷,下雪,刮风。
冬天刮的风,叫“阴风阵阵”,树梢上还留着的一两片焦叶,一扫而光。
光秃秃的树干,伸在空中,瘦骨嶙峋的样子,在风中慢悠悠摇摆,在这个寒萧的冬季,在乡下的田野里竖立着,透着一股子杀气,也似乎生出厌世和无情。
这是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冬季的荒凉,萧杀,无神,也是一种“色彩”。作为人,都不可以回避,春夏秋冬,都需要应世的生活着。
风从北方来,大雁南归去。
冬藏春舒,这是个应该“藏”起来的季节,藏着身体肥厚的赘肉,藏起锋芒,藏着得意忘形。
藏阴补阳,像树根往土里生长;往心里藏,藏到骨子里。
任北风呼啸,内心逍遥;任旁门左道横行,自有人降妖除魔。
二
年底,一直有点忙,而还不顺气。
为什么忙,还不是因为想做点事,如果抱着“无所谓”的心态,其实不忙也没关系。
大多数国人的心态,做事的风格,看事的热闹,都是“差不多先生”。
记忆里的“差不多先生”,还是因为胡适的文章,把“差不多先生”刻画的栩栩如生,大多数国人的模样,被表露的活灵活现,而且,让人反思,像一面镜子,内心斗争,是做个“差不多先生”还是不做这样的先生。
我个人认为,还是不做差不多先生,当然,不做“差不多先生”,应对生活和工作,会很累人得。
鲁迅的文章,胡适的文章,都是好文章,特别是揭示国人性格的一面,入木三分,简直是入木一百分。鲁迅的文章道尽国人的“嘴脸”和劣根性,胡适虽然讲话温润很多,但骂国人不带脏字而已。
国人,其实就应该被狠狠地批判,用乡下大婶的骂人话说“不要脸”、“脸不要”、“臭不要脸”。后来看过柏杨写的“丑陋的中国人”这本书,对国人的性格全面否定,我完全不赞同,什么“酱缸文化”,更不敢苟同,国人和文化,还是有精华存在,有优秀的一面。
但国人离不开骂,离不开鲁迅这样的骂,能骂醒一部分人,像父亲骂不孝子孙样,总能起到效果,总能让被骂之人有点羞耻心,这样,让被骂的人有进步,有改进。
三
前阵子感冒难受,这几天好多了。
酒,尽量少喝或不喝,偶然在大冬天里咪两口,也蛮好,可以给身体加加热气。酒是个好东西,如果说酒是个坏东西,要看在什么情况下,所以,君不是酒,这么能给酒乱下结论。
一般人说,北方人好酒,标签贴的不对,我在南方多年,其实南方人也爱酒。只是北方人喝酒时豪爽一点,喝酒的讲究多一点,北方人和南方人一起吃饭,南方人其实一点没有少喝,结果让北方人背着“好酒”和“能喝”的锅,似乎一壶好酒都被北方人喝掉,好像南方人吃亏。
南方人在饭桌上喝酒,斯文的样子,磨磨唧唧的的样子,浅尝辄止的样子,装腔作势的样子,一场酒喝下来,南方人其实比北方人喝的多,喝酒占便宜的是谁,大伙以后在酒桌上观察,如果我说的不对,甘愿自罚三杯。如果你是北方人,以后遇到南方人一起喝酒,一杯一杯跟南方人干,可能难分伯仲。
大冬天里,冰天雪地,北方人不整两口酒,怎么活。
四
金寨大湾村旁,有个十二檀。
十二檀,是因为有十二棵青檀树而得名。树龄千年,树身粗壮,年长而叶茂,主要是这十二棵青檀树能活千年,吸天地之精华,周边村民与青檀树睦邻而居,生生不息,树因人有灵,人因树遮风挡雨,一脉相承,相互守护,青檀树不只是树,还有很多优美的故事。
友人介绍青檀树以后,我开始关注这个树种,我在琅琊寺和龙脊山的大方寺,都见到过青檀树,树龄都在百年以上,这个树能活的长久,古树与古寺,相得益彰。
青檀树,应该是吉祥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