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窈窕淑女佛不求——杂记8

(2020-04-14 16:57:50)
标签:

杂谈

窈窕淑女佛不求——杂记8

  友人送来一本九华山甘露寺主持藏学法师的文集《转眼看世间》,书比较薄,但文字比较耐读,一个晚上加一个中午都在看,看完还想记录点文字。跟着法师的文字,可以见证他的成长轨迹,求学和游历,及弘扬佛法的足迹和心里路程。在广泛的阅读里,读读来自不同行业的人写的书,可以多些见识,比如,过去总觉得佛经、寺庙、庙里的和尚,都很神秘的样子,其实不然,他们入了庙堂,修的是佛法,但根源来自于普通大众,在庙堂里先渡己,再根据自己的修为渡人。

  很早前的一段时间,特别对佛教感兴趣,购买了多本关于佛教方面的书,有本工具书《图解一次完全读懂佛教》,后来还看了弘一法师的多本小册子,还有台湾星云法师的多本书籍,在书店里,佛教的书都摆放在哲学类的书架上。说哲学,其实是个很可怕的事,就拿佛教来说,从历史上朝代的更迭,不管在太平盛世还是战乱年代,佛教的兴衰,终究没有断掉佛脉,哪怕佛教遭遇打压和迫害,都能留下一根香火,生生不息,这就是我当时对佛教感兴趣的地方。

  把佛教归类为哲学,让我有点醍醐灌顶,哲学讲人性,佛教的普法,就是叫人怎么做人,人总是想有点信仰,想搞明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越搞不懂越向往,就越在意,可能是这个原因,让佛教发扬光大。我的言论,是不是有点武断,当然,存在即有存在的道理。

  我其实是在瞎说,佛教的高深,不是我等俗不可耐的人,能讲明白的。

  在甘露法师的书里,他说到“我是个出家人,无情一身轻”,“也许我什么放不下,我终究被情所困”,我感觉到很有意思。每个出家人,基本都有一个事故,有避世的,有逃情,各种因果,千千万万,但最终进了佛门,做个和尚。和尚进了佛门,修出佛根,而断了情根,我是不赞同的,而且我还认为进入佛门的和尚,个个都是情种。对贫穷人的同情心,对苦难人的悲鸣情,对世间美好的赞美情,对死亡人的悼念情,这是人间的大情,通过佛教传递给普通人。通过弘扬佛法,让坏人悬崖勒马,让好人言传身教,留善言、积善德。在你不知道的地方,告诉你,你最终会去一个极乐世界,为了这个描述的极乐世界,就让人能感受到佛法的不得了。信佛,主要让还让你信服。

  说和尚有情,是广义的情,是人间情,世间情,而另一种情,就是男女之情,做了和尚,“出家人,无情一身轻”,这是狭义的情。狭义的情要折断,哪怕有万般情丝,因为从做了和尚开始,道义上来说,或从佛门的清规戒律来说,应该都不能沾染的,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规则,佛门的规矩是不能“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以,老和尚都剃了光头。斩断头上的情丝容易,剜掉心里的情愫难。做个守规矩的和尚,也不容易,心里要装着大情大爱,憋屈着自己的小情小爱,也着实要有大修为。那些修为高深的大和尚,得道高僧,圆寂后肉身能化作舍利子,根据的自己的修为,传承了佛家的衣钵,弘扬了佛法,归了正位,去了极乐世界,把一个凡人,修成了佛。

  我想,正真的和尚,不是享受,是做个苦行僧,比如弘一法师当时修的佛法,是佛教最难修的一支,除去个人的欲念,一心向佛,这样的人,真是不得了。

  再回到前面,佛教是哲学,易经也是哲学,“哲学”是后来人起的名字。哲学是什么,就是折腾,把一个活生生的人折腾的要懂得“方圆”,要适应人群,不要搞特立独行,普渡众生,你是其中一员,按照设定好的框子,在里面生活着。我这样想,有点浅薄,其实也没有什么厚重的道理,那些所谓的能人,故弄玄虚,故意拔高,似乎只有理解哲学的人才能知道做人的道理,有些勉强。

  不管是佛也好,或者是哲学也好,只要能为人类服务,不管是经济上,或精神上,能给予人增加点知识,多些了解,作为做人做事,可以拿来解释,或作为例证的参考,就可以了。

2020年4月14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