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工日记——乡村记(一)

(2014-10-19 20:19:59)
标签:

育儿

民工日记——乡村记(一)

 

国庆放假,回去老家与父母妻儿团聚。近几年的我,逮着机会就回老家。

回家,一个人及其简单的事,为日常生活。而在目前城乡差异化,或为了追求一点美好生活,不得不离妻别子。回家,成了部分人的希望和盼头,包括我。在城里,我总听到有人提起,说自己有乡村情怀,有此情怀,便能与我心拉近了距离,不管对方是否高不可攀,而我与对方抱有好感。

你有乡村情怀,说明还没有忘本,即便你已脱落乡村,身份证上的地址换到城市的街道和小区。你的脱离再正常不过,是你努力的结果,我若有这样的本事,也会做一个城里人。你对乡村的情怀,而事实,我就在乡村,我置身其中,并在城市与乡村间游走。

我所知,和我所感受的,都交织在我的内心,有感动也有伤感,有喜悦也有艰辛,有亲人团聚的幸福也有离别时的酸楚。若我的心脏比常人能跳的持久,是因我受过磨砺而使心脏更有弹性;若我的心脏比常人脆弱,是因我受到打击而不能恢复元气。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拜这个时代所赐。

正巧,也被我赶上了这个时代。

人所处的这个时代,身不由己。因你不能回去上辈人的时代,也不能延迟去后面的时代,就只能接受现实。现实就是生活,是当下,心灵深处,总是盼望生活好,当下活的有希望,所以,没有丧失斗志,为生活游走于城乡间的人们,必将是历史的见证人,也是其中成员。

每次回家,都有想法能把看到的乡村,用文字展现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农村的面貌,或者做一些调查,能还原一个真实的农村。

农村,有好的方面,也有差的地方,不用有色眼镜去看待,而能亲自体验,去触摸。亲手捧口泉水尝尝,亲自迈开腿爬上山顶,去田埂上转转,秋收时去田里割次水稻,上一次农村的厕所,到圈里喂次猪食,去山坡上放次牛,故意占农民的土地与村民吵上一架,帮农民卖一次农作物或山货……做了,你才知道真实的农村。

一般人眼里,农村,山清水秀,而人,愚昧无知,而我自己作为农村人,一个到城里打工的人,却不敢妄加评论了。

其实,我无须刻意的调查,而我周围的叔叔大爷婶婶大娘,与他们在一起拉家常聊天,农村的很多事,都记于我的脑子里,比调查更真实。

前段时间,看熊培云写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当时,被书名吸引,买回来翻看,这是学者的文字,虽有地气,而没有耕作于庄稼地里的肥沃。书里说了过去的农村,还说了“世界”的农村与中国农村的比较,也说了现在的农村,但似乎是旁观者,若不这样说,就不能体现出做一个学者的样子来。姑且地明白,学者要做个学者的样子,农民要做个农民的样子,游走在城乡间的民工,也须做个民工的样子。书翻不下去了,而四十五元的购书费用,着实让我心疼了会儿。

我农村人,是个农民,我深爱着这片土地,一草一木。过去,我曾有过一段时间对农村的讨厌,怨恨山路的曲折,信息的闭塞,劳作的艰辛。那个时候的我,少不更事,而现在,我是这么的爱护她。

我们的山村——我们可以骂,我们可以说她的不好,而你们不可以。就如我的女儿和儿子,在学校里上学,别人不可以欺负弟弟,如果有人欺负了弟弟,姐姐会挺身而出帮架。回到家里,自己可以欺负,自己可以冲弟弟叫嚣。当然,更多的时候姐姐呵护着弟弟,心疼着弟弟。所以,如果你们说了农村的不好,一味地指责农村,我心里会不舒服 ,会用语言或文字反击,因为,“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穷”。我们成长于山村,虽然成长的过程穿的破衣褴褛,吃的食不果腹,但我们终归是长大了,终归有个健壮的体魄,再不好,也是我们的乡村。

放假后,我回到城里,忙碌于工作,也总感觉身体的不适,脑袋时常的痛疼,全身倦怠,了无心思记录乡村的见闻。

深秋时节,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微风吹拂,终于扫去了我身心的疲惫,人换了精神,纵然有了重生的感觉,今个的我,恢复了往昔气象,除做好工作外,该做着我该做的事。

 

1  绕不开的话题,农村里的老人

绕不开的话题,农村里的老人。

  安静的农村,只剩了山林的鸟叫,叫的那么喧嚣,以至于掩盖了人的叫唤声。农村里这一茬的老人,都已六十岁往上,劳作于天地间,服侍着土地,而且视土地为生命,深入骨髓。他们老了,而老后的问题就显露出来。我们总讲生生不息,但必须面对生生而息,特别是将要熄灭的过程。健康的人,能把死说的轻描淡写,而真正遇死,总是舍不得离开,留念活着的美好,哪怕艰难度日,也想活在人世间。众生平等,农村里老人也一样,想好好地活着。

此次回去,我所见的,有的老人活的悲凉,即便死,也死不瞑目。

回去的时候,碰到乡村里一位老人离世,乡里乡亲,我的父亲也过去帮忙。老人有三个儿子,都外出打工,留大儿媳妇在家照顾老人。老人几年前得病,瘫痪在床,有 段时间养养,也能下地走路,但后来又落了床。让儿媳妇照顾老人,那能有如意的地方,每天饱一顿饥一顿,儿媳妇洗洗刷刷怕麻烦,甚至一天只给吃一顿饭,而且只给吃半饱。饿着的人,唯一的想法就是找吃的。因为饿,老人从床上滚落到地上,爬到门外,爬到门前的山路边,抓树干上的叶子吃。还有一次,爬到山沟里,在外露宿两个晚上,儿媳妇找不到了公公,几个儿子从外地赶回来,加上村子里的人帮忙,找到老人的时候,气若游丝,被儿子背回来。儿媳妇被村子人骂着,不讲良心,对老人狠心,但她依然如故。老人剩了皮包骨头,有口气,但依旧活着。这次的死,是因为老人的侄子回来,杀了只鸡,送碗给老人吃。老人的饿,闻到鸡的香味,会是什么样的心情,连汤带肉,囫囵地下咽,吃了顿鸡汤后,半夜里老人咽了气。村子上帮老人穿寿衣的人说,死的时候,老人嘴里含着一块鸡骨头,估计嗓子眼被鸡骨头卡住了,不然,老人没有这么快死去。谁都逃脱不掉死亡,而老人这样的死去,听来总让人心里堵的慌。

农村里,暮气沉沉,或许与我的心情有关。那个朝气蓬勃,炊烟缭绕,人声鼎沸,充满活力的农村哪里去了?乡村依然还是那个乡村,山没增没减,小溪仍在流淌,村头的那块大石头,仍纹丝不动的矗立着。乡村基本的轮廓没变,而变化的是人啊!当年健硕的人,垂垂老矣,苟延残喘,而延续着的香火,虽然留了根,却不在身边,香火插在了城市的香炉里。为了生活,做晚辈的,又那能全部守着农村。

还有一位老人,刚过六十岁,被诊断得了食道癌。这位老人,我去看望了他,给了点钱,稍微表示了意思。他儿子们都在常州打工,把老人接去治疗,住了段时间的医院,最后被送了回来。望着老人瘦弱的身躯,与我聊天的时候,重复地说“我只还想活五年,还活五年我就满足了……”,我不忍再听下去,离开了老人的家。

晚上,与家人一起拉聊天,父母说着村子里的事,而我总是嘱咐他们要保重身体,农活尽量少做点,毕竟老了的人。母亲说,还有一户人家,老人也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全要人照顾,让两个儿子不能外出打工,日子过的相当紧凑。得了不好的病,真会拖累人,母亲感叹。

这个世上,没有不病的人,如佛家讲的“生、老、病、死”,属于人的劫难。但如何善终,而不至于到老了,别活的那么悲凉,该多好!

农村里,目前基本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养儿防老,为传统观念。过去,虽然日子贫穷,家里老老少少,都以在土地上务农为主,即便老人得了不好的病,儿女都能及时在身边照应,而并不显的那么凄惨。现在,社会结构在变,生活方式在变,老人虽然有儿女,但基本外出打工,得了病,日子就不好过。所以,现今农村里的老人,与以往的老人比较,养老状况并无改善,而且状况更加不好。

 

2、农村的土地,不得不在乎

拿我自己来说,我是农民,虽然常年在外打工,但我对田地,从心里就比较重视。责任田到户,我印象里有过一次田地的划分。由于我们是山区,田地少,但根据人头,我是有田地的人。后来我结婚,生孩子,而田地一直没有再划分过,虽然我们都是农民,但我的孩子都还没有土地,包括我的媳妇,也不可能把田地从娘家带过来。很多年不划分田地,就导致一个问题,如果那家生的女儿多,把女儿嫁出去后,留下来的田地就多。儿子多的人家,根据人头,田地就显得少了。我的田地,始终有父母耕种,只够自家吃。

每次回去,父亲也算账给我听。平整田地,别人家有的用机械,而我父亲养了头水牛,用牛犁田耙地,节省了买机械和柴油的钱。但要买粮种,育秧苗的薄膜,农药,化肥,雇人插秧、割稻、脱谷,直至把粮食弄进粮仓里,花费一大笔钱,算下来,与买米吃没有多少差别。但是农民,必须要种田地,自己种的粮食,自家吃,养猪养鸡业投个方便。

服侍土地,比不上外出打工,而农村的土地很多抛荒,但谁要动了那家的土地,可能会玩命。最近,老家在修路。老路要拓宽,就涉及到占用田地的情况,在协商土地的时候,没有那家不吵架的,有几家在外打工,还专门回老家一趟,把修路的土地处理好,才再外出。先莫笑话农民视土地的肤浅,而根本,其实是农民的长远考虑。

现在社会,虽然可以外出打工,使农民物质生活得到改善,而如果那一天,再不能打工的时候,农民的出路又在哪里。

根本的问题是,农民的出路,还是在土地上。

人类的繁衍生息,并不在于你拥有高科技,工业化,信息化,金钱的多寡,地位的高低,而归根结底,在于一碗米,一捧面,其他,都是附属的,为人类的非必须品。而人类的依赖,就是土地,土地托举着人的身体,而主要是,土地能长出人的口粮。

作为农民,你说没了土地,还怎么做农民。虽然现在离开了土地,去了城市,这只是短暂的人类活动而已。

所以,在农村涉及到土地上的事,需谨慎对待,而很多人,就是看不明白农民。其实农民很简单,土地的事搞明白了,做农民工作就成功大半,反之,什么都是扯淡。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