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工日记——我的端午

(2014-06-01 17:25:56)

民工日记——我的端午

  每到端午节,就想到这几个事,可以放假了,可以吃粽子了,又想到屈原了。

  放假时间不长,懒得回家,我窝在房间里,那儿也不想去,只想安静地休息。有朋友打电话来,热情邀请去他那里过节,我撒谎说自己不在嘉兴,去到外面玩了。我心思里,在这样美好的节日,就应该亲人团聚,而我去了人家的家里,会由于热情的招待,而扰乱了对方与亲人们的亲密无间。虽然我多想了,可我这么认为。朋友的情谊,被我装在心里。遇到节假日,很是想家,但与中秋或春节比较,端午节的相思倒并不是很强烈,悠悠然然,淡淡地,如雨后飘起薄薄的雾,经风吹而散去,没有触景生情,遇节日而感怀。

  吃粽子,我不怎么喜爱,只要糯米类的食物,我胃口都小,但对端午节的粽子,我内心有着丰富的情感。我的家人都是农民,我父母种着田地,而我们兄妹几个做着打工的农民。我的记忆里,父母每年种田,都要留出一块专门栽糯稻。春节里的糍粑,端午节的粽子,都用糯米来做,是我父亲最喜欢吃的食物。我的父亲,劳苦一生,曾记得,他说自己,一生劳累,而没有弄出成绩,就是吃苦力的命,比如,他感慨,当年劳累,而家庭也并不富裕,你们兄妹几个也没有读出书来。我知道,在那样的环境下,父母把我们兄妹几个养大实属不易,而且我们兄妹几个,没有因为读书少而坏了“德性”,靠着自己的勤劳,过着普通人的日子,经营着自己的家庭,虽然艰难,但心态都积极而努力。每年开春的时候,母亲都会去竹山,捡来竹笋叶,洗净凉干后,找个地方搁起来。端午节到了,母亲泡糯米,把竹叶浸湿,开始包粽子。母亲裹的粽子最结实和漂亮,其他婶婶们家里,经常喊母亲去帮忙。煮熟了的粽子,剥开竹叶,糯米的鲜香扑面而来,沾上白糖,咬上一口,入口绵甜,糯而不腻,我虽然不喜欢吃,但也会尝上几口。父亲喜欢吃,母亲就喜欢做,从我记事起,每年端午节都包粽子。转眼,父母都六十多岁,孙子孙女都长高了。昨天打电话回去,妻子告诉我,家里开始包粽子,母亲一个人包,而她却不会,我说你也学学,惹的老婆冲我“牢骚”。

  51日放假,我回老家,带了嘉兴粽子,肉粽、栗粽、蛋黄粽,等等。我们老家粽子,就一个口味,白粽沾着白糖吃,吃出的全是糯米味,而不像外面的粽子,吃出肉味、蛋味。从嘉兴带回去的粽子,家里人也喜欢吃。

  端午节,就离不开纪念屈原。我只知道他的《离骚》,也只不过只知道这个题目,而不得之《离骚》其意。只知道他投江而去,葬身水里,从而知道,该先贤有血性,是个硬汉。我个人的想象,“不为五斗米折腰”是骨气,“安得广厦千万家,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襟怀,这样的人,值得敬佩,而若对于社会,看不惯,悲观失望,心灰意冷,不抱希望,只求一死,而且真的死了,对的,死了,一了百了,这社会的好恶与己无关,彻底的决绝,死了的死去,活着还得苟活,不去抗争,不却血拼,用一口气的活着作为抗争的资本,难道不好嘛?“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有这样的思想,才算真硬汉,不然,却是懦弱。遥想当年,如果项羽不在乌江边自刎,那么刘邦会那么容易当上皇帝,匹夫之勇,而不得赞,留个好口碑,又有什么用,贻误子孙后代而已,多了自我了断的人,而少了抗争的人。

  好死不如赖活,我坚信。为死而纪念的日子,只当着纪念吧!

 

201461日小记于嘉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