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工日记——部门间的“往来”

(2013-10-21 21:07:01)

 

民工日记——部门间的“往来”

 

5、在企业里做主管

人,或一个组织,都不孤立,而必须要融入进社会,不管愿不愿,满不满意,社会一如既往地存在,如仓央嘉措的诗句“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作为记录企业管理的文字,虽然有些华而不实,但好理解,稍改一下,比如这个社会,“存在,或者不存在,社会就在那里,要不凭自己的本事改变,要不就去适应。企业就是一个社会,有各种组织,部门间有交际,完成工作需要配合,具体有哪些部门,毋庸啰嗦,企业里上班的人都知道。
企业里的各种部门,有自己的本职分工,部门间需要配合的部分,有的能明确,而有的不能明确,只有在遇到时,才能临时协调或协商。部门之间已明确,相互需配合的职责,都很明朗,没有明确的部分,就很模糊。企业一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有,才正常,因为企业向前发展,发展有其规律性,而发展中要处理的工作事项,或许没有规律可循。
部门间的工作配合,主要为部门主管,打交道基本同一个级别,这里面就有很多名堂。我把工作配合,称呼为部门间的“往来”,老古话“来而不往,非礼也”,扩展到人情世故的层面。
作为中国人,特别逃避不了的现实,人情。我一直在私人企业里打工,有的是上市公司,随着年龄的增加,或者有了一点阅历,我更加感受到,部门间工作配合,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虽然有制度的明确,但实施过程中,还必须付出精力,也就是上面讲的,“来而不往,非礼也”,这个意思。
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正常人所追寻的生活方式。在企业里做主管,虽然遇到各种复杂的人和事,包括部门间的配合,要付出很多精力,但也可以简单化处理。
涉及到部门间的工作配合,首要自己是否积极主动去沟通。很多部门,都不愿意揽事,而是推事,推的越远越好。如果本部门需要对方部门配合,自己主动积极些,又未尝不可?需要别人配合,而自己拖拉,需要人家配合的内容也交代不清,或准备的工作事项一塌糊涂,计划性差,需要配合的程度也讲不明白,你让对方怎么配合?该反思自己,而不是一味的埋怨对方,或“恶人”先告状,向领导说对方配合不到位。用自己的工作能力,告诉对方,不配合都不行,这才是上上策。
其次,企业里,多数人光明磊落,因为企业是社会,所以,也有部分人,“人心不古”。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人心不古”的部分人,在内心可以忽视,这样,才能完全释放自己的真诚。在工作中,需要部门间的配合,抱着真诚的态度,带着要把事情做好的韧劲,去与别人沟通交流,虽然也会遇到对方不配合的现象,但时间久了,对方就会明白,人家真需要,不配合,工作开展就有阻力,对方找来,配合是义务,但也是尊重。但工作的配合,不是做老好人,要有原则性,那些该配合,那些不能配合,要分清楚。往往做好人,并不会得到好结果,要客观分析,作为部门主管,有最基本的判断能力。
还有,一张好脸色和得体的语言表达,是部门间工作配合默契的关键。人活一张脸,而甩脸子给别人看,多么不道德的行为。在企业里上班,员工来自于不同的地方,因工作,部门间需要工作配合,而需要配合时,有些人展露着一张“苦瓜脸”,似乎欠了对方钱,或晚上“偷”了人家老婆被发现,深仇大恨的模样。
在工作开展中,一张和颜悦色的脸,会消除各种隔膜,更让人如沐春风,人与人交往起来,哪怕有观念或认知上的差异,发生争执,也愉悦。得体的语言表达,而不刻薄,就事论事,不掺杂个人情绪,心平气和地表述,我想,为人与人交往的基本礼仪。部门间的工作配合,双方舒服不舒服,感觉美好不美好,评价的时候,都能从内心里说满意,关乎事的完成,也关乎人的本色。
还要讲一点,部门间需要工作配合,事情完成后,不一味争功。人性,决定着对功名利禄的渴望,但一味的追逐,就让人活的没有意思了。企业里,在企业的这个社会里的人们,会更加现实,有功,可能就会论功行赏。企业的考核机制,晋升机制,等等,其实都包含了论功行赏的内容,特别是与工资、奖金、福利,等挂钩。争功,是必然,说明有颗上进心,而部门间相互配合完成的工作,在达到预期后,都说是自己的功劳,会让对方小觑,从而感觉对你的恶心,以后碰到合作或配合,你看人家会怎么再待见。做领导的,心知肚明,功与过,都在眼里,作为部门主管,也无须耍聪明。部门主管,心胸开阔,肚量大点,争功而不抢,必要时做些退让,或许收获的会更多,多结人缘,遇到工作配合时,大家愿意支持。
部门间的工作配合,在说对方不好的时候,先审视自己,自己做到位了吗?,“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什么因,结什么果,为人处事,也如此。

 

20131021日小记于湖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