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日记——回老家杂感

标签:
杂谈 |
民工日记——回老家杂感
有人经常说,与自己无关的事,关心做什么。人的功利心占主导的社会,对于取舍,多数人不舍得,而在乎索取。也孰正常,社会风气的形成,有其根本原因,大势所趋造成。作为自己,在为生活奔波,应该只要想着自己的工作收入和家庭幸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用这样的态度面对生活,可是,我总是做不到,用自己的心思打量着这个社会,并影响了自己的心情。
暑假结束,送孩子回老家,我心里非常沉重,再加上老婆的唠叨,埋怨着不能在城里置房,家人分开的苦楚,孩子的教育,父母逐渐变老,亲人如果有个头疼脑热需要照顾……都是不如意和不顺心的话,因自己无力改变现状,老婆说,我基本保持沉默,临出门的前一天,与老婆吵了一架,老婆哭了,泪水流的稀里哗啦。老婆其实是关心我,要我在外少喝酒,问我中秋回不回家,我嫌啰嗦,是我惹哭了老婆,静下心来想,全是我的不对。这几天打电话,在电话里冲老婆说了很多好话,已原谅了我。
女儿开始上初中,儿子上幼儿园大班,都安顿好后,我回到城里继续打工。回老家的几天,正是农忙时节,水稻可以收割,花生也已成熟,看到父母的劳累,帮着做了一天的农活。在做农活的时候,从内心里让我更加知道种庄稼的不容易,虽然是自家的田地,从我十七岁离家就基本没再下过地了,每次帮父母做点活,让我受次教育。土地虽然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但服侍土地的艰辛,只有脱了鞋子,挽起裤腿,光了膀子下到田地里,真出力的翻弄土地时,才感受的真切,从而会更加珍惜粮食,并才能从内心尊重和理解农民。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熟人好办事,不可否认。很多人讲情商和智商,确实来说,人的情商更加重要,情商可以让人周游于社会的人群之中,不至于失落。可要做到情商高,真不容易。
老家的农村,村与村之间基本修了水泥路,而从村到生产队的路,还没有修,全是土路。村庄里出门通行,很早前走田埂和山间的羊肠小道,后来,每家出劳力,修了机耕路,可以跑三轮车和摩托车,外运农作物就不用肩挑背扛了。可是,机耕路晴天车辆行走时尘土飞扬,而遇到大雨天,被雨水冲刷的坑坑洼洼,三轮车和摩托车都无法行走。再后来,村与村之间有了水泥路,而到生产队的依然是机耕路,村民们很是盼望,到生产队,也就是家门口的道路也能铺上水泥。现在都讲梦想,对于祖祖辈辈生活在山村里的人,梦想着家门口能有条好路。
老家地处安徽金寨,大别山,当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就在我们那里,目前还保留着很多红军遗址。全国第二将军县,有59位将军。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就在我们镇。山里有很多土货,如黑木耳、白木耳、野山菌、香菇、各种野菜、野葛粉、天麻、茯苓、灵芝、板栗、茶叶……这些山货,基本没能形成产业,还有待开发。我家过去种过黑木耳,由于价格不好,没有再种,板栗树也快要老死,各种野菜只自己吃,葛粉收获后销路也不好,如果能把山货销售出去,会让老家人增收。回老家时,在微博上写过一首打油诗,“风景无限好,只是在深山;藏在深闺中,容颜不得识。”是我内心的感慨,很多好东西,因为外面的人不知道,就没有多大价值。
有朋友从内蒙古鄂尔多斯旅游回来,称赞那里的蓝天白云,我给朋友看了用手机照的俺家门前的景色,天蓝,云白,朋友更是赞不绝口。
清晨,太阳冉冉升起,鸟叫声更是此起彼伏。
野猕猴桃,父亲摘的,留给孙子孙女回来吃
起花生,老家都是梯田,今年花生收成不错。
板栗成熟了。熟透的板栗外壳是朱红色,味道并不好。将要成熟的板栗,外壳是白色,味道香甜,水分多,营养价值更高。
家里种了很多南瓜。
家门前有棵枣树,今年结果不多。
自家到山上挖的葛根,做的葛粉,还有很多没有销售。我上网一查,葛粉原来用处很多,谁要,可以告诉俺,给你邮寄。
野山楂,味道好极了。
石榴还没有完全成熟。
这条老黄狗,养的有很多年,即便很长时间不见,都不会咬,见了旁人,就会吠叫,凶巴巴的样子!家里的老
水稻马上就要收割,农村进入农忙。这是糯米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