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工转载——全国“将军县”金寨县

(2011-09-22 12:31:53)
标签:

杂谈

 
民工转载——金寨:“将军县”

http://www.jzxf.org.cn/Upload/201192281722778.jpg

风景如画的金寨县城。 (通讯员王峰 记者陈巍摄)

  踏入金寨这个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总有一种别样的情感。革命战争年代,金寨10万儿女参军征战,孕育了59位共和国开国将军。建国后,国家治理淮河,修建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又有10万居民迁到高山地带,10多万亩良田被淹。多年来,金寨成了集山区、库区、老区为一体的全国重点贫困县。 1986年统计显示:当时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00元以下的有9万余户、42万余人。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多年国家的大力扶持,多年金寨人民的共同奋斗,今天的“将军县”已踏上科学发展新征程。 “十一五”期间,金寨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和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双拥模范县”、“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县”等多项殊荣。与“十五”比,至“十一五”末,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翻番,生产总值连跨4个10亿元台阶、年均增长14%,达60.1亿元;财政收入连跨3个亿元台阶、年均增长28.5%,达4.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2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30元,分别是“十五”末的2.1倍和2.8倍。

  工业翻唱杨柳枝 

  9月19日,记者来到金寨工业开发区。五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滩,现如今呈现在眼前的是鳞次栉比的厂房。在一家名为德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车间内,总经理陈付弼正忙着指挥技术人员们安装新的生产线。这个公司主要生产印刷电路板和LED数码管,8月才入驻,9月9日就已开工一条生产线。陈总说,现在已投资下去了7000万元,到年底要完成投资2.52亿元。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到4.4亿元,产品将占国内市场份额的10%。

  在开发区将军磁业有限公司的厂区内,记者同样见到了一派热气腾腾的生产场景。这家专门生产高档永磁铁氧体材料的公司在目前国内同行业中声名显赫,今年的年产值可达亿元,并可解决500多人就业。公司行政部经理陈正友说,公司的产品70%以上出口,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新材料新型产业。金寨工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付泽民对记者感慨地说,这样的高技术企业在金寨落户开花,几年前想都不敢想。金寨过去没有现代工业,只有小工业,小而散,今天真是翻了天地。付主任介绍,现在的开发区面积已发展到10.5平方公里,入区工业企业71家,投产企业41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企业7家,初步形成了以钢铁机械、新型材料、纺织服装、生物制药、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以军需产业园、化工产业园、汽车叉车产业园、中小企业创业园、农副产品加工园等七大产业片为主体的新型工业园区。这里已是金寨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记者了解到,“十一五”期间,是金寨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工业强县”、“工业富县”的理念在全县上下形成共识。统计显示,“十一五”时期,该县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84亿元,引入超亿元项目28个,超千万元项目158个。工业经济在GDP中的比重由2005年的25.3%提升到2010年的31.4%。县经信委副主任伍旭对记者说,今年1月至8月,全县规模工业完成产值63.7亿元,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7.2亿元,骨干企业增势强劲。金寨业已形成水电开发、矿产冶金、纺织服装、医药保健、农产品加工、建材与新材料6大支柱产业,“十二五”期间必将赢来更大的发展。

  特色农业开新花  

  9月19日中午,天空飘着细雨。虽已入秋,但驱车进入金寨县白塔畈乡的万亩油茶基地,一片碧绿,硕果满枝的丰收场景让人感到的却是春意暖暖。乡长曾凡豪介绍,这片油茶基地已达1.1万亩,早期的茶树已经挂果。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基地实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这个基地内有6个村1782户5768人,他们年租金可收入55万元,户年均增收308元,加上农户在项目区的劳务收入,每户每年可增收千元。 25年后,所有茶籽收入归农户所有,户年均可创收近万元。曾乡长说,白塔畈乡境内低缓山坡3万余亩,土质肥沃,气候湿润,十分适合油茶生长。到今年全乡油茶可发展到2.2万亩,油茶已成为全乡群众增收的新型支柱产业。

  白塔畈乡的油茶发展是金寨近年来大力实施特色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县农委办公室主任张英国介绍说,近年来,金寨将油茶、茶叶、板栗、毛元竹、山核桃、高山蔬菜、高山有机稻、蚕桑、中药材、黑毛猪、大别山黄牛、有机鲢鳙鱼等12项产业作为特色产业重点发展。特别是油茶、高山蔬菜产业发展特别快,成了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金寨县蔬菜发展办公室给记者提供的数字显示,2010年全县高山蔬菜种植7.8万亩,产量9.36万吨,创产值1.6亿元。目前,金寨县高山蔬菜已形成了五大区域特色基地,天堂寨的高山茭白,长岭乡的百合,燕子河、吴家店的高山辣椒、豇豆,沙河、斑竹园的高山四季豆,双河镇的生姜已成为金寨农业特产的品牌,市场供不应求。

  记者走进金寨县吴庄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跃成的蔬菜大棚时,他指着一大棚正在开花挂果的乳黄瓜对记者说,种蔬菜让他发了财。他说,现在茭白价格每公斤6元,四季豆收购价格每公斤2.5元,甜玉米、辣椒每公斤3元左右,这乳黄瓜上市肯定抢手,一亩田至少能有个万元收入。县农委抽样调查显示,农特经济加快了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步伐。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428元,较五年前增长一倍多。

  旅游奇葩别样红 

  青山绿水红土地,让金寨成为旅游“天堂”。在这金秋时节,无论天堂寨还是红军广场,抑或农家小院,一拨拨的旅游者摩肩接踵。县旅游局的同志介绍,金寨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国家规划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均将该县包含在内;县内还有国家级保护文物7处,有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主园区天堂寨,有梅山水库、响洪甸水库2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旅游景点密度和品牌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不多见。从合武高铁和合武高速两条路开通之后,天堑变通途,来金寨旅游热度年年升高,年接待游客均以20%递增,去年接待游客达139.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7亿元。金寨现已形成了以天堂寨景区为重点的生态观光型、响洪甸景区为重点的休闲度假型、梅山景区为重点的红绿互动型旅游发展格局。

  红色旅游是金寨不可多得的品牌优势,为加快红色旅游发展,县里聘请全国知名专家帮助编制了《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鄂豫皖红军纪念园建设规划》和《重点革命遗址整修保护规划》等20多个方案,设计并布展了8个重点纪念场馆,千方百计筹集资金1.5亿多元,对县内20多处省保、国保级革命旧址实施了维修加固、重新布展;规划建设占地1.5平方公里的鄂豫皖红军纪念园,原貌复制国保级遗址,集中展示红色文化;并在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主园区天堂寨异地复制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前方指挥部;将原革命烈士陵园改造扩建成集红军广场、红军纪念碑、烈士纪念塔、革命博物馆、红军烈士墓园、红军村为一体的国家4A级红色经典景区。金寨县政府还将红色旅游事业发展经费列入政府预算逐年增加,并建立了100万元的红色旅游发展基金。现在,全县每年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受教育者40万人次以上,全国有30多个单位更是把金寨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来源: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记者张大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