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也声明:以后不加圈子,有邀请圈子的请见谅,因为很多圈子,都是“恭喜”的话,民工消受不起太多的恭喜;邀请做好友的,俺很感激,但先交流地说说话,再做朋友的好,因先前,俺有好多的好友,只加了好友,没有交流,这样的好友,没有啥子意思的!
俺将真诚的对待每位朋友,不管是现实还是在网络里,民工知道自己的斤两,所以,民工对好友最为珍重,因“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俺可时刻牢记心头。)
民工日记
随 笔
1
原来在工地做的伙计,这么多年都少有联系了。
月夜里相思,而对于自己的亲人,每天打个电话,到相思的月夜,思念倒反而平淡了,而让自己沉静于回忆里的,是那些与自己相处了一段时间,为了生计又各奔东西的工友们。
我翻开自己最陈旧的通讯录,看到熟悉的名字,却觉得电话号码的生疏。我想拿起电话拨通,又担心着:他们好吗?过的怎么样了?还在原来的城市吗?电话号码更换了吗?
我终于没有拨电话,这岁月的变迁,就让我保存着那段既快乐充实又辛酸艰苦的日子,不打扰了,就尘封着吧!
2
写博客说来也有一两年的时间了,在这里,是最真实的我了。我本来活的真实,而入了社会的这个染缸,难免在有些时候(都是为了工作),做事说话,就不着边际的乱侃。对于我,生存后才是生活,生活后才是追求,而我的追求是没有多么高尚的,主要是为了让家人的日子过的好点而已。生活并没有多少的改善,所以,还要追求着。
博客里的朋友,很怀疑我民工的身份,是否真的民工了?民工就是民工,我的身份是无法改变的,好听点,可以叫我“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不管是领了“暂住证”还是换成“居住证”,民工的本质没有变,城市人对待民工的本质更没有变。
我是民工的,只是现在没有在工地上做了,没有再在车间的流水线上做了,没有再穿的破衣乱缕、没有再胡子拉碴、没有再猥猥琐琐、没有再傻不拉叽……而已。我是七十年代出生的民工,而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民工,已经陆续加入我们民工的队伍,而我认为,很多人,对民工的印象或形象认识,还停留在六十年代的民工里。
中国人都在与世俱进(这个词写的对吗?),民工也不例外的。
我是民工,民工也写博客,请要相信的。
3
这几天着实的忙,都在忙什么呢?帮公司拜佛了!
我是一个不会送礼的人,公司从湖州带来了好多的土特产和月饼,我提着礼物,逐个的送。“伸手不打送礼人”,我更充分的领会了。而各个人接受我礼物的神态,却有着千奇百怪,我不管别人的,我是抱着一颗真诚的心,把礼物送到对方的手里。所以,对方的神态,我是不屑多看的。
好了,明天的日子,应该可以清净些,可还要从慈溪去宁波市区的……
4
我打工在宁波的慈溪市,离余秋雨的老家桥头镇很近。
民工我,是不怎么知道余秋雨的。文化人一般我民工都很尊敬,对余秋雨的认识,就是从那篇对汶川“悲情”的文章,我看了两遍,民工对文化人的理解便有了偏见——我民工以后对文化人的尊敬,不盲目了,要有选择的尊敬。
跟着一位博客上的朋友,这里就姑且也喊余含泪了。
最近听说,余含泪家的老宅要申报文物。此老宅在慈溪市的桥头镇,因为工作关系,桥头镇经常去的。今天经过桥头镇,因为忙,没有去余含泪家的老宅拍照。过段时间,等有了时间,我会专程去一趟,去看看他的老宅,这老宅里养出的“文化人”。
叫老宅总感觉不顺口,而叫故居,他还没有死。故,就是亡故的意思了?故,就是故乡的意思了?我是搞不清楚。
5
“年怕中秋月怕半”,年年岁岁,斯人易老,对着镜子看自己,皱纹多了,头发更白,唯有不变的,就是自己的心态。
如果民工没有个好心态,民工早就完蛋了。对人心态好,对事心态好,“人比人气死人”,民工我就这么的傲气,去比,但不生气。
前几天自己的生日,我倒是忘记了这个日子,而是我博客上的一个朋友,一位大姐,连续在我博客上留言,说些祝福的话,晚上看了,让我好生感动。
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过生日,母亲会煮两个鸡蛋给我吃。长大以后离家,就似乎没有过生日的样子,总是记不住,更甭说吃个蛋糕之类的东西了。
其实,自己过的生日,真没有多少的,因为出生的那年是润八月,活了三十几岁,有几个润八月呀?这样的计算,自己不过生日,也是上天的安排。只是总感到,母亲生了我,是受罪的,因“儿的生日,是娘的难日”,对自己的亲娘,我总是感激和爱护的。
娘是我的娘,生了我,养儿防老,以后我要做到更好。
2008年9月11日夜于宁波出租房内
民工再自恋一下:

宁波达蓬山公园
不是去玩,去工作的。门票要90元的,俺跟着别人进去,没要钱的,呵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