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日记
《先锋中国评论》杂志
——农民工读后感
平时里下班都看电视,收到寄来的书,我算有了新的精神寄托。
厚实的书,图文并茂,翻看定价,我的娘,要三十八元一本呢,抵我一天的工资,所以我倍加珍惜。这书,不是钱,是精神,精神是无价的,没法衡量。
连续三个晚上,我身子歪在出租屋的床铺上,媳妇抱着遥控器,想按就按。看她那得意样,我懒得理她,等我看完了书,再和她较量电视遥控器的“控制权”。
直到昨天晚上十二点钟,一鼓作气,看完了寄来的书。今个早上,想为看过的书,说两句话。说什么好呢?我是青年,但我不是先锋。如果有机会,我相信自己,愿意跟在别人身后,屁颤屁颤的冲锋。
既然有冲锋的冲动,还是禁不住要说。
除了首尾,杂志的中间没有任何广告,在现今什么都泛滥的社会,简直就是异类。想到异类,而是我思想的不正常——
一本有良知的杂志,承载着社会责任,难道就是异类吗?有此想法,原于我的无知和思想的麻木。我逐句读着杂志的每篇内容,我更惊讶了,我原来的认识,这个社会里的人,都喜欢说假话、大话、瞎话、鬼话、胡话、官话、套话……,而说真话、实话的少,能够仗义执言的,就更寥寥无几啊!每看完一篇文章,好象有带刺的棍棒戳的我心疼,更似乎在羞辱我浅薄的认识。这本杂志里,文章里的内容,不都是有良知、仗义执言的人说的话吗?说社会现象,说对社会的认识,说自己对社会现象的感受……说的有板有眼,分析的有理有据,揭露的有理有节。用良心写的文字,就是好文章。昙昙众生,在我们中间,还有着这么多没有被环境污染的人们,使我受到启发,并改变了我浅薄的认识。看完这本杂志,幡然醒悟,我原先对这个社会的认识,错了。
以上,是我对这本杂志的总体感受,而不得细说每篇看后的心得,见谅。说自己的实话,实话有好有坏,很惭愧,后面说说这本杂志的缺憾。个人所言,别多虑。
办杂志,有自己的定位,简单的说,杂志宗旨的定位和读者的定位。该杂志定位的读者群,应该是“青年知识分子”吧?如果是这样,对于我们青年农民工来说,可就不好了。我是农民工,而且年轻,这话是站在我们的立场上讲的,哈哈!
该杂志,为“青年评论”,评世间万象。我想,评,也可以论,但不要“下结论”,就好了。如这期“媒体病”,病相篇、病因篇……望、闻、问、切,都有了,其实我认为,后面的治疗篇,就多此一举了。世间事,任人评说,而如果下结论,开药方,好象不是一本杂志所能为之的。不下结论,不开药方,不治疗,就是为了更多人来评说。
看每篇文章,都有作者的介绍,如受教育程度,工作经历……哎!我想,有这个必要吗?看了作者介绍,再看文章,看文章就变的难受了。心想,这个人,原来这么厉害,文章却写的一般般;这个人,经历一般般,文章咋写的这么好啊!老是带着这样的思想看文章,累!文如其人,或其人如文,老对不上号。干脆,就不要登作者的介绍。如果是好文章,不管他是谁,都有人喜欢看的,你说,对吗?
虽然免费得到这本杂志,但看了定价,真的是贵。没有人非逼着买,但看着自己喜欢的杂志,再摸摸自己的口袋,现实里,精神和物质,真难以抉择呀!《读者》,我是每期都买的,每期三元,我们的这本杂志,是可以借鉴的。看看,我把这本杂志,称之为我们的杂志了。
……
因为喜欢,所以才说。就写到这里好了,以后有机会再罗嗦。
2007年8月16日下午写于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