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日记——吃“三紧饭”
村子在山里,唯一通向外界的山路崎岖不平。路不通车,离镇上有五十多里,来往需步行。靠山吃山,一年四季,村子里的人家,有些山货要送到外界,换些钱用。为了送货,村子里也就有了脚夫。
老胡四十多岁,家里有两个孩子,大儿子上初二,小的在读五年级。老胡在家种庄稼,农闲时帮村子里生意人家送货,也就是脚夫。山里四十多岁的男人,看上去,几乎有六十岁的样子,但身板硬朗。每担货物,有百十来斤,每趟一个来回,可以赚上三四十块钱,中午还管一顿饭。
每次挑脚,晚上回家,两个孩子都关心的问父亲,中午吃的好吗?老胡就搁下扁担,高兴的说,东家中午请吃饭,伙食吃起来可香了。两个孩子就会好奇地追问:“中午吃的什么饭?”
有一次,老胡听见两个儿子的问,憨厚的脸膛,卖关子地说:“父亲中午吃的是‘三紧饭’。”
自从知道父亲吃的是“三紧饭”,两个孩子就盼望放暑假,和父亲一道去挑脚,能吃上父亲所说的“三紧饭”,该多么幸福啊!平常在家,都吃的青菜萝卜,偶尔家里来客,才能闻到点肉腥味。
能吃上父亲描述的“三紧饭”,是老胡两个儿子急切的愿望。
暑假的第二天,老胡有趟活。蜿蜒的山路,老胡挑着担子,艰难的迈步。两个孩子也抬了一蛇皮口袋的山货,跟在后面。
早上只喝了点粥,爬上一道山梁时,太阳已经有三竿子高了,两个孩子肚子里开始“咕噜”地响。在山顶上,老胡和孩子休息,刚坐在路边的树桩上,两个孩子都说:“爸,我饿了。”
老胡抽口烟袋,说:“饿了,把腰带紧紧。”
两个孩子听话的,站起身,把捆在裤腰上的绳子,朝肚子里系了系。
从山梁下到山脚,圆圆的太阳已经挂在天的中央。老胡和两个孩子,浑身都湿漉漉,坐在树阴下歇息。两个孩子站在树根下撒泡尿后,又冲老胡喊:“爸,我饿了。”
老胡抹了把额头上的汗珠,撇撇厚嘴唇说:“饿了,把裤腰带紧紧。”
两个孩子听话的,把捆在裤腰上的绳子,朝肚子里系了系。
老胡挑着担子在前,两个孩子抬着担子跟在身后。挂在天中央的太阳,稍微有些偏西了。山路拐了一个弯,两孩子问老胡:“爸,什么时候可以吃到‘三紧饭’呀?”
老胡漫不经心地对两儿子说:“快了,还走两里路就到了。”
两个孩子接着说:“爸,我饿了,抬不动了。”
老胡把孩子抬的货物加在自己的担子上,对空着身子走路的儿子说:“饿了,再把裤腰带紧紧,就到了。”
两个孩子又听话的,一边走一边把裤腰带上的绳子,朝肚子里系了系。
到了镇上,老胡卸下货物,东家把老胡和孩子引到街上的饭馆,两个孩子一脸的兴奋。
上来三碗清水面条,老胡一边吃一边问孩子:“好吃吗?好吃吗?”两个孩子狼吞虎咽,顾不得回答父亲,只一个劲的点头。
在回家的路上,两个孩子好象想起了什么似得,问老胡:“爸,你不是说吃‘三紧饭’吗?怎么吃的是面条,面条里连肉都没有呢?”
老胡爱怜地摸摸两个孩子的头,说:“在来的路上,紧了几次裤腰带?”
两个孩子同时回答:“三次呀!”
老胡眼里似乎含着泪,笑着说:“紧了三次裤腰带,正好到镇上吃饭,就是‘三紧饭’。饿的时候,吃什么都香的。”
……
2007年7月16日写于凌晨
贴于17日中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