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引进"人才"  量离而行

(2006-12-22 10:23:34)

"人才"引进 量力而行

笼统的理解“人才”两字,很广义,因人所处的位置,都有他存在的理由,只是岗位难易的不同,从广义角度思考,每个人都是人才。其实真正的人才观念,很狭隘,这种狭隘的人才观和需求,恰恰才最急需,如专业人才、综合性人才等等。其实对人才的理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如何让人才发挥作用,好钢用在刀刃上。

 在个别地区或个别企业,在引进人才时带有盲目心里,在自己的地区或企业里,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概念有点模糊,如引进的人才是否最急需,引进的人才是否专业最紧缺等,未有进行内在详细分析。普遍的行为是,感觉人手紧张就招,感觉工作量增加就招,跟着感觉引进人才,这样的引进行为,耽误被招聘人的发展,更贻误招聘单位人力资源战略。引进人才不是逛市场购物,带有随意性,而是要经过长期的酝酿,从岗位需求,专业需求,战略需求等,进行谋划。在人才引进前,从大的方面讲,需要进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作好人才引进的整体布局;从小的方面讲,作好人才引进的岗位规划,职员生涯规划,这些规划又与整体的人力资源战略相吻合。对人才的引进,对一个地区或企业的发展,从某方面来说,有决定性的优势,特别是对专业人才或尖端人才的引进,好处自不必说。但在本地区或本企业内,内部人才的自主培养,至关重要,引进的必然是少量,其实真正大量的人才就在本地区或本企业,只是还没有想到对人才的开发,挖掘潜力。不要总是认为,引进的就是好的,引进的人才有众多都“水土不服”,能够自己培养就自己培养,不要走入引进人才的误区。

引进人才前需要创造好环境,在引进后让人才适应环境,然后再逐步的影响环境,这个过程,不确定因素很多,对环境的适应和把握,时间长短不一,不能够一概而论。对人才的需求,不要在引进后马上就见效益,这种效益指的是价值。从人的心里作用讲,急于要求体现其价值,就是明摆着索取,会使人有逆反心理,人才的引进和使用,过程很重要。在人才引进和使用时,往往会走入另一种误区,不能够让人才体现出其个人的劳动价值。如在人才引进时,给予高的优惠条件,给予优越的福利待遇等,但在设备配套建设上,工作的宽松度上,科研设施的局限上等,让人才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引进的人才像一个摆设,如果是一个真正想有所作为的人才,就感觉不到自己劳动价值的体现,也会离开。人才的引进与使用,是双向的互惠行为,最终都要落实到对价值的体现上。

目前对人才引进的主要模式是,通过媒体或大型的招聘会等形式开展,从招聘成本上来讲,是一种比较经济的招聘方式。这种招聘方式,有一定的弊端,就是很难找到真正的人才,招聘时看看简历,最多进行笔试和面试,考察期比较短,综合素质得不到验证,“才识”可以初步了解,“德行”而不得而知。而德行从目前市场诚信上来讲,从本地区或本企业来讲,应该纳入对人才考察重要一个环节。中国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就业形式依然严峻,大学生供大与求,而劳动缺口依然很大,这是个可笑又可恨的就业现状。为什么呢?要就业的人多,并不代表适合使用的人就多。学校培养不出真正的人才,企业又不能够降低标准使用,特别是专业性强的岗位,就造成了学校叹气,企业叹息。在引进人才上,还是要从长远的利益考虑,本地区或本企业,少量的引进加自己培养,保证人才使用的延续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新年杂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