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儒敏教授《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用好统编教材》培训总结
(2022-06-15 10:04:54)
标签:
语文教学 |
分类: 语文随笔 |
2022年版语文新课标颁布,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应该及时地了解和学习,认真领会新课标精神,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贯彻和落实。为此,在5月18日晚,我认真观看和学习了温儒敏教授的讲话,收获良多,感受颇深。这个讲话分为五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温教授提出了一个重要理念,这就是“教师要有改革愿望与主动权,不是‘被课改’”。在这里,他着重强调了教师要有主动性,要克服厌烦情绪,积极主动地走进新课标,了解新课标,研究新课标,实施新课标。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呢?首先,和此前的义教语文课标相比,新版课标的理论性增强,概念和新提法很多,学习新课标会碰到一些概念理解上的困难。诸如“核心素养”“素养型课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主题引领”“真实的语用情境”“学习情境”“混合式语文学习”“语文实践活动主线”“课程主题与载体”“过程性评价”,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先从理解这些新概念入手,认真思考其内涵,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其次,他建议一线教师应该把新课标通读一遍,梳理其6个部分组成的思路,分辨各部分的逻辑,找出贯彻全文的主要概念,然后化繁为简,将厚的读成薄的,使其转化为我们能理解、好把握的几条基本的课改措施。这个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学习和领会新课标精神的过程,也是我们对照日常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的过程,也是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过程,在此过程当中,我们一方面会继承以往课标的重要理念和精神,另一方面也是一个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去落实的过程,最为关键的是要有改革的愿望和主动性,不要“被改革”。再次,我们在学习和贯彻新课标时,要牢固树立一种理念,那就是:“课标所指出的改革,包括教学观念与方法的改变,不会是也不应当是通过自上而下的运动式的实施,不会再搞颠覆式的课改。我们老师自己心中有数,对于过去和现有的语文教学状况,要有实事求是的分析,不要一笔抹杀,改革也是在原有基础上逐步去改。这一点很重要。”要做到守正创新,“正”,就是传统语文教学和多年来课改的好的经验,所谓“创新”,贯彻新课标,必须尊重和承袭既有的好经验,尊重教学实际,在这个基础上去“创新”。在这里,温教授实际上强调了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也就是说,既要继承以往课标实施中所取得的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又要主动地去改革和创新,这一点尤为重要,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并实践。第四,“面对我们的国情和学情,还是要实事求是,兼顾一点,尽可能让我们的学生考得好,又不把脑子搞“死”。其实素质好的学生,很大可能也是考得好的,这个道理还是要清楚。所以还是要兼顾,要往素质教育靠拢。”我的理解,在这里温教授强调的是让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辩证关系,掌握好二者的平衡和分寸。这一点也是最难的,但也是必须要做到的,因为这是我国目前的教育国情和教育教学实际所决定的。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总之,新课标既已颁布,我们就应当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研究,去实践,去创新,让我们的理念更先进,让我们的课堂更符合课改的精神和课标的要求,进而达到提升教研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