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管你信不信,有很多人宁愿吃药获得幸福感

(2016-11-29 07:22:10)
标签:

杂谈

http://p1.pstatp.com/large/11fa0001cc0f5ce14057

于丹说:幸福是一种感觉,与金钱无关,和内心相连。只可惜,于丹自己却疯狂走穴捞金,为何不好好守着幸福的感觉而去拜金呢?

幸福会不会就是一种感觉呢?美国政治经济学家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与其儿子爱德华•斯基德尔斯基合著的《金钱与好的生活》一书如此驳斥“感觉说”——“如果幸福只是一种个人感受,与美好生活没有内在的联系,那么,接受大脑刺激也许会成为获得幸福的最廉价和最有效的方式。”“通过改变一个人眼中的世界的面貌,把世界暂时变成一个更友善、更快乐的地方,摇头丸以这种方式产生影响。但药效过去之后,会让人感到十分沮丧,还有受到欺骗的感觉。”

要谈论幸不幸福,还需搞清楚什么是幸福。吴念真在《这些人,那些事》一书中写道:“太过透彻的人比较不容易快乐,反而傻傻的什么都不知道的,往往更幸福,即使这是别人嗤之以鼻的幸福,但那毕竟也是幸福啊。”古罗马的塞涅卡说:“人活一辈子,万事如意,不经历任何精神苦闷,确实是一种缺失,对造化仅仅是一知半解。”这二人说的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幸福观。

大致是一种为享乐的生活,另一种是有意义的生活。

有些人享乐至上,他们认为吃了玩了享受到了就是幸福;有些人抱负至上,在他们看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才是幸福的;有的人最爱虚荣,在别人羡慕嫉妒恨中享受着人生幸福……

http://p3.pstatp.com/large/119800078c700f96ade8

《设计幸福》一书将幸福定义为人们对快乐和意义感的体验。只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每个人都会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

作者行为经济学家保罗•多兰说,对快乐和意义感的体验才是最重要的。享乐主义者认为,快乐是唯一重要的东西。我在快乐之上又添加了意义感这一要素,所以,我将自己的观点命名为情感化的享乐主义。我认为自己是一个情感化的享乐主义者,而且从本质上说,所有人都是。

两种美好生活的概念由来已久,丹尼尔·卡尼曼指出,一种指的是充满快乐、满足与其他积极情绪的生活;另一种指的是圆满、有意义的生活。选择任何一种生活都可能产生一定的问题。如果你倾向于追求快乐胜于创造有意义的生活,你会被冠以“享乐主义者”的称号,这可不是什么赞美之词。可是,如果你宣布快乐毫无价值,只有美德和生活的意义才真正重要,那么人们会认为你过于苛责。

显然保罗•多兰是取两者的结合点,他更是主张,创造意义与追求快乐都是幸福的基本成分。丹尼尔·卡尼曼说,他这个观点非常大胆,具有开创性。

保罗•多兰博士从小就苦恼于自己的口吃问题,但他最终意识到,他之所以不快乐,正是因为他过于关注自己的这个缺点。这一认识开启了他对幸福的革命性探索之旅。保罗•多兰在书中主张,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改变我们的行为,将我们的注意力引向能够真正带给我们幸福的事情,从而自然地提升我们的幸福感。注意力就是将我们的生活黏合在一起的胶水,通过有效分配我们的注意力,关注能够让我们获得快乐和意义感体验的事物,幸福唾手可得。金钱、婚姻、性、体重、房子的大小、孩子等外在因素对你的幸福的影响可大可小,这完全取决于你对它们的关注程度。

http://p9.pstatp.com/large/11fd0007cc74c800b36d

不过,我个人还是更倾向于有意义这一点,因为唯有此人之心里才不至于过度空虚。王尔德说:“你拥有青春的时候,就要感受它。不要虚掷你的黄金时代,不要去倾听枯燥乏味的东西,不要设法挽留无望的失败,不要把你的生命献给无知、平庸和低俗。这些都是我们时代病态的目标,虚假的理想。活着!把你宝贵的内在生命活出来。什么都别错过。”

http://p3.pstatp.com/large/11fa0001cc05188ef607

人还是不要自欺欺人为好,保罗•多兰在书中写道:“我曾经问过调查对象,他们是否愿意吃一种药来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只有1/4的人表示愿意这样做,而剩下3/4的人则以各种方式反对以非自然的方式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可见,还是有不少人愿意通过假象来获取幸福感,哪怕是摇头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