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ww2/large/48cdbd30jw1f354wr8a2pj20j60j6gn7.jpg
《审判为什么不公正》是由一位英国律师写的西方审判史,主要讲述了西方大陆法系和欧美法系的审判历史。作者萨达卡特·卡德里阐述本书的主题为探讨西方制度的野蛮或者高贵,以及这种制度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它所推崇或者反对的观念。当人不可信赖,可信赖的只能是规则。然而面对人性之恶,规则也力所不及。正如作者的感叹:“从雅典的大理石法庭绕到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的神明裁判之所,经过宗教裁判所的酷刑房,到达17世纪90年代塞勒姆和20世纪30年代莫斯科的司法剧场。这一路上,正义与复仇,秘密与公开,迷信与理性不断纠缠。”
本书集中于英美的陪审团审判和战争罪犯审判等。此书提到了纽伦堡审判的一些细节。“关于主要的战犯问题,我采取的立场相当正派”,斯大林给美国总统发电报说,“未经审判,不得直接处决战犯,否则,世人将认为我们不敢审判他们。”作者认为斯大林关注的不是正义,那只不过是装饰。那场审判给美国方的副检察官托马斯·多德造成了巨大影响。多德的儿子这样描述父亲的变化:“他从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返回,整个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样的转变直到五十年后他去世我都无法完全理解。”托马斯·多德曾在给妻子的信中这样写道:“这世上从来就不可能存在着非黑即白的事情。”“我真正害怕的是,当我得知现在所有这些打着正义旗号的人们,在战争中也并没有坚持实施正义之举的时候,我看不见欧洲甚至全世界的美好未来在哪里。”尽管历时十个月之久,尽管案卷浩如烟海,判决书长达250页,但这个多国参与的被誉为“世纪大审判”的纽伦堡审判依然没能实现公正。正如作者在书中结语里说的一句话:“从古希腊的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的时代以来,诉诸理想就一直掩饰着伤害他人的强烈愿望,《俄瑞斯忒亚》的主人公们在不断诉诸正义之名的同时,双手又沾满鲜血。”
作者关注人性,在人性的层面上认识罪恶——作者多次引用文学作品其目的主要就是为此,从一般层面分析审判之缺与失。作者强调:没有任何司法制度能够中立地对待犯罪的恐怖或者被害者,在审判中偏向任何一方都将使审判变成一种纪念仪式。这种令人不快的结果在法律史上随处可见。作者喜欢用表演来形容某些审判,可见他对那些审判的轻蔑和不屑。
书中有一章专门介绍对动物、尸体和物品的审判。如象鼻虫因为大肆侵袭葡萄园而受审,老鼠因为破坏大麦而受审,猪因致人伤害而受审,不会说话的动物因为与人类发生性关系而受审。很多书介对此给予了大篇幅引述或评论,这恐怕是为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与此书的主旨有些偏离。中国有句古话为“不知者不为罪”,这些动物——甚至还有的是物品,根本就不知晓人类的法律,奈何要以人类之法惩处它们呢?按现代法理来看,它们都属于“无行为能力”的,不应受到处罚。作者认为“审判昆虫、动物、尸体和物品的诉讼程序,反映了人类希望建立一个神奇的、和谐的宇宙,在这个宇宙中,神的诅咒能阻止饥荒,没有犯罪能够逃脱惩罚,毁灭物品可以消除它曾造成的罪恶。”那不过是乌托邦式的愿望而已,当然那也是人类对审判公正的探索,可审判既弥补不了罪恶,又不堪道德纠偏的重负,即便是公平,对其都已是奢望。可见实现公平公正何其艰难,即便是在法理或情理上有时都是难解的纠结。
萨达卡特·卡德里是英国一名律师,同时也是一名记者和作家,曾有作品入围1991年度托马斯·库克旅行文学奖。目前居住在伦敦,为英国时事杂志《新政治家》撰写法制化方面的文章。本书曾获2005年英国犯罪作家协会非小说类作品金匕首奖提名。
书名:审判为什么不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