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拿什么拯救你,现代企业领导力

(2016-03-25 19:10:39)
标签:

杂谈

         

http://ww2/large/48cdbd30jw1f29bi9qnuxj20j00m8n0s.jpg

 什么样的人算是领导?也许,一百个人会有九十九个首先想到的身居高位者。然而,在《权力与领导》一书看来,“领导者”并非等同于居于领导职位的人。“我们遇见过许许多多拥有领导头衔的人,这些人其实并不是战略思考者,他们没有多少影响力,也不清楚他们的愿景或者如何实现愿景!历史上一些最有力的领导者,例如特蕾莎嬷嬷、耶稣和甘地,从来没有担任过任何职务,却拥有亿万追随者。同时,有些身居高位的人却被视为软弱无能的领导者,没有什么影响力。我们可以把执掌权力职务的人称为‘当权者’。而他们是否是领导者则取决于他们的观点。”

作者詹姆斯•克劳森认为,领导就是管理能量,首先是管理你自己的能量,然后是管理周围人的能量。作者首先探讨了自我领导,自我领导是领导的基础:如果你连自己都领导不了,怎么能领导他人呢?我想:自我领导行为不仅仅限于单位或组织的,比如说教育子女吧,人们常说言传身教,当父母的自己都没有做好,怎么有资格教育子女呢?网络流传一个段子:孩子因成绩不好,被家长骂笨鸟。孩子不服气地说:世上笨鸟有三种,一种是先飞的,一种是嫌累不飞的。家长问:那第三种呢?孩子说:这种最讨厌,自己飞不起来,就在窝里下个蛋,要下一代使劲飞。

克劳森教授在书中提出领导的三个层次,即根据人类行为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看得见的行为,第二层次是有意识的思想,第三层次包含前意识、半意识或潜意识的价值观、假设、信念和期望——相对应地得出领导的三个层次。大多数组织的领导者只关注第一层次,忽略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第一层次领导只关注行为,而忽略大多数人的两大动力来源:他们的思想以及他们的信念和感受。行为科学当属第一层次领导,因为行为科学只关注行为,将领导行为大而化小。日本行为科学管理所所长石田淳在《带人的技术》一书中写道:“公司的经营成果来自于所有员工的‘行为累积’,如果想改变这样的结果,只能改变员工的‘行为’。反过来说,只要能够改变员工的行为,就能够得到预期的结果。”该书自然是极为推崇第三层次领导,认为识别和影响他人的价值观和基本假设,可能比第一层次领导强大得多。不过,作者依然认为第一层次领导是有效的,并且还将长期存在。“从本质上讲,第一层次领导是看得见的;你能看到员工的所作所为,大多数员工能看到不响应领导会有什么后果。在一个相对秩序化的世界里,如果你有足够的权力,第一层次领导就能产生足够的效力。”不过,第一层次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过去的两百年里,很多当权者只关注在第一层次领导看得见的行为。这种做法带来的糟糕结果是,很多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讨厌去上班,工作时缺乏能量、毫不投入。”

初看这三个领导层次说,可能会感觉作者有些唱高调了,特别是第三层次,太高大上了。其实,是环境使然。我们正处于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的重大管理范式转变之中,这种转变在改变卓有成效的领导者的涵义。历史的车轮驶入信息时代,人们每天接受海量的信息,以往的信息不对称状况得到了大大改善。旧式的家长式领导,旧式的忽悠和控制,可能真的不灵了。“控制正在让位于协调,协调意味着尊重潜在的信念和价值观,这是控制做不到的。”世界日趋多元化,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看不惯领导的做派,不等被炒鱿鱼,当属下的先自己辞职了。“在工业时代,你可以让人们完全不知道选择的存在,而在信息时代,穷人会知道他人是怎样生活的,因此也就知道自己能够怎样生活。”同时,实施第三层次领导亦是适应未来竞争之需要。在信息时代,成功的组织会向工业时代的非营利组织借鉴经验,理解人们为什么只拿微薄的薪水甚至不拿薪水却仍愿意尽最大努力勤奋地工作。这些第三层次企业知道为何要鼓励员工自愿努力工作,知道如果他们不能成功地激发员工自愿努力工作,他们就会越来越落后于知道如何做到这一点的竞争对手。

在我的印象中,西方管理是崇尚科学、理性的,而此书倒是充满了人文色彩,可以看作是一次对西方现代管理的反思和纠偏。“卓有成效的领导者是战略思考者和变革过程的掌控者,并且拥有坚实的道德基础。”我觉得作者对道德基础的重视,颇值得称道。做事,说到底是个做人的问题。作者写道:“你的个人领导源于你的核心信念、价值观和假设。事实上,你是什么样的人决定你是什么样的领导者。”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德服人,以才掌控,这里显示出中西文化的相通性。

《权力与领导》为美国百所大学商科教材,作者詹姆斯•克劳森,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达顿商学院约翰逊与希金斯工商管理教授,著有《平衡生活》《创建学习型文化》《组织中的实际问题》《自我评估与职业发展》等。

 “我希望,通过阅读本书,你对领导的探索能激励你、改变你、刺激你,让你实现更高远的理想和愿景。我希望,这次探索测试并且拓展你的领导能力,经过这次努力,你会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你的愿景、他人能提供的价值以及将这些因素结合起来的方法和手段,从而让你的生活、你的企业、你的社区和整个世界变得更美好。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产生影响,可以在我们的影响范围内有所作为,可以改善我们周围的环境。”作者这段带有抒情成分的演说,是否能够打动读者您呢?其实,想做一个有影响的人,不一定非要有领导职位。至少在没有领导职位之前,应先做一个充满正能量有影响力的人。正如孔子所言:“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克劳森认为人们应及早为“领导”做好储备,因为“如果一直等到晋升至‘领导职位’才开始考虑建立自己的领导观,很可能太晚了。你耗费了太多时间等待别人告诉你怎么做,你已经无法为自己以及他人做出判断了,你已经无法跨越这种职业上和心理上的意外反差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