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ww1/large/48cdbd30jw1f286p2uc6sj21kw16o7pg.jpg
微博上流传这样一个段子:公交车上,一个小学生拿着寒假作业本对妈妈说:“妈妈,我的寒假作业太多了。”他妈妈拿过来翻了几页,然后直接把作业本撕了,扔出窗外。一车人——包括那个小学生——都看得目瞪口呆。只听他妈妈潇洒地说:“老师问,你就说爸爸妈妈打架,妈妈撕了作业本!”看后,我对这位辣妈的举动既敬佩又感动。记录此事的作者评述道:有这样老妈,是多少学生的梦想!可是,我又不敢学这位辣妈的做法,我担心开学时儿子交不上寒假作业受处罚,至少我觉得不会不了了之的,也许老师会让孩子再买本寒假作业,回家抓紧补上。因为,寒假作业不光老师检查,学校管作业的诸如教务处也要检查。
一位朋友在初中教书,她跟我讲,有一个孩子的家长跟她说:我孩子能学啥样就啥样吧,我们也不指望他怎么样。这位老师心想:说的也对,我对自己的孩子也抱着类似的想法,只要他能健康成长就行了,我也不想让孩子太累。不过她转念一想,我要是放松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轻松了,部分家长满意了,可是校长不干了。
不知道,校长是不是也这么想呢,我也不愿意孩子和老师这么累,可是我不狠抓成绩,学校就会丢名声,以后招生就困难了,更重要的是教育局不允许。
然后,教育局又会不会如此想呢?我们要是不放松了应试教育,中考、高考成绩都下来了,怎么向区领导交代呢?
就这样,在应试教育潜移默化地指挥下,区里压教育局,教育局压学校,学校压老师,老师压学生,如此一环扣一环,一环紧一环,孩子身上的压力变本加厉。如幼儿园、小学也没什么升学压力,为何孩子的作业还这么多?除了惯力,我想不出别的答案。因为有时似乎已无关应试教育。
这样的惯力,在别的工作领域也有。比如写稿工作吧,记者写稿子不合格,编辑不答应,因为编辑的后面是主编,编辑放松对稿子的把关,会挨主编训。当然,中间有一环,能够不受胁迫的话,其前面的环节就会松口气。我们单位老记者常跟新记者说,你们现在享福,没碰上老编辑。以前的老编辑特别严厉,经常叫记者把稿子改来改去。记者如果屡次改不好稿子,老编辑就将记者的稿子拿到主编那里,数落记者。记者每次交稿子都提心吊胆的,递上稿子就跑,生怕老编辑当场指导他们一顿。一位年轻记者因为总挨编辑说,满脸起疙瘩,嘴唇上长泡。而我当了编辑,有些稿子问题我能解决的,我自己就给解决了,不太为难记者。我与老编辑对待记者的态度不同,可能源于时代的不同导致人的观念的变迁,也可能是源于我不奢望什么前程,不争,所以能淡然。
一环扣一环的惯力,最后苦了孩子和家长。孩子有时还能跟家长放赖,留给家长的只能是进退维谷。我常常对人说:附近也没有村小学,有的话,我就给孩子送到那里。因为村小学一般功课不紧。一位同事看见儿子整天被课业压得连个笑模样都没有了,气得总说不送孩子上学了,待在家里,我自己教。孩子的母亲说:可是,你有郑渊洁那水平吗?至于让作业愁得总装病,叫爸爸妈妈给退学的,更是屡见不鲜了。
有的家长则在家里继续着老师的逼迫,这让幼小的身体如何承受。我是唯恐孩子累着,想帮孩子写作业,又怕孩子会学坏。以后自己的事情,都不自己做了。在孩子做作业时,我还得假装很忙,不能看电视,不能闲聊天。否则孩子会说:你们多轻松呀,还逼我写作业。孩子每当说作业太多,太累时,我和妻子多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说:我们上班也很辛苦的,你看我们一天到晚都忙。只是不知道,这样会不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阴影。上学这么累,将来上班还累,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为了弥补孩子的苦累,我尽可能满足孩子的要求,他想要什么玩具就买,想去哪里玩,只要能办到的,就给办。
唉,让这惯力弄的!不过,奇了怪了,如此变本加厉的惯力怎么没出现在诸如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