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会接受父母的馈赠

(2010-04-12 18:56:43)
标签:

《人民日报》

文学报

杂文报

《新民晚报》

《广州日报》

杂谈

分类: 随笔写下

   

    

           

    每次回家,母亲总要给我包饺子,还口口声声念叨:“在外边又好几个月没吃饺子了吧,看你都瘦了。”为什么母亲总能看出我瘦,而我却一直觉得减肥没有什么效果。我搞不懂母亲为何那么喜欢包饺子,我回家时要包饺子,临走时还要给我包,一点也不知道变通,三十多年了还是那白菜萝卜猪肉馅。在我多年抗议下,母亲取消了我刚到家时的那顿饺子,但是临走时还是要给我包上一顿,我笑称,那是滚蛋饺,母亲抿着嘴说,那才不是呢!母亲不善言语。

    每次回家令我头疼的还不止饺子,还有那大包小包。穿的,吃的,用的,母亲在我临走时总要把我的包塞得满满当当,实在塞不进去了,就另外多加两个包,然后嘱咐道:“你拿不过来,叫你爸把你送到车站……到那边你下火车,记得一定要打车回学校。”哪个女生不好俏,我连书包都嫌累赘,不用说母亲给装那些乱七八糟、有用没用的东西了。所以每次都要跟母亲争执一番,把包里的东西一股脑地倒出来,挑几件必须带的东西装上,母亲则在一旁小心地跟我商量着:“棉裤带着吧,天冷就穿,不冷就放着……山楂是你爸上山摘的,一个个挑了,没有虫子。”将东西一点点往回塞,一会儿又恢复了原样,我又不得不重新“减负”,如此反复多次,最后必以我发火,母亲才肯住手。

    原以为是因为我一个人在外生活,母亲放心不下才这样,可是我结婚了,母亲的装包习惯并没有“收敛”。那次我和老公回家给父亲过生日,临走的那天早晨,母亲给我准备了大大小小六个包,令我瞠目结舌。一尼龙袋子豆角、一尼龙袋子茄子、还有西红柿辣椒……

我当时气愤不已,大喊大叫:“拿我们当逃荒的呢,谁能吃了这么些菜?”

    “这菜都是你妈早晨上地里现摘的,比城里卖的新鲜,再说,你们总买菜那得花多少钱?”父亲在一旁替母亲解释着。

    “现在菜也不贵,十块钱能买一大堆……”父母哪里知道,等他们地里的菜下来的时候,是青菜最便宜的时候,一斤才一两毛钱。把这些菜拿回去中途还得打车,省下买菜的钱不够付车费。

    老公忙上来解围:“自家种的菜是老品种好吃,不像市场上卖的都是高产新品种。这些菜吃不了可以晒上。不就几个包吗,咱力气还是有的!”见我还要说话,老公冲我指了指母亲的腿,母亲的裤子都被露水打湿了,挽起裤脚露出的腿部挂着冰凉的水珠,还有几道红红的划痕。再看母亲的表情,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讪讪地。我的心不由地揪一下。

    回去的路上,老公跟我说,给予是快乐的,这一点在父母身上最明显,父母总是想方设法为儿女做点事。既然他们自己吃不了,你不如拿着,他们还很满足,如果不要他们的东西,他们反倒很失落,觉得自己没用了,不能为子女做什么。我们总以父母的做法老古板,不合时宜,或者怕让父母受累为由拒绝接受父母的馈赠,这未必是聪明之举。为儿女,他们即使受累也是快乐的,学会接受父母的馈赠吧,因为那接受的是父母的爱,给他们的爱留出一点位置,即便是最普通不过的饺子、很便宜的青菜饱含的都是浓得化不开的真情实意。

回去后,我们将菜分给了邻居,因为一时半会儿吃不了就烂了,晒,也没个地方。而自从老公兴高采烈地从家里拿走了我父母那堆青菜后,父母种地的热情明显高涨,听说今年还要多种几样菜,父亲还经常得意地对人说:姑爷喜欢吃俺种的菜。

    我回家时说的第一句话也改为:“妈,我又想吃你包的饺子了。”看着母亲哼着小曲,欣喜忙碌的样子,我渐渐领悟了老公的那番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