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水盈,诗韵溢香
置身曲江,曲江池馆,不由自主的想起陆游那半阙《秋波媚》“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在浩淼如烟海的唐诗里,从“寒窑”的故事里认识了曲江,“曲江”这两个字,曾有过流光溢彩的华文锦字,也有过铜驼荆棘的哀音颓响,伴随着大唐的兴衰,起起落落。
昔日碧波荡漾、柳绿花红的曲江,如今再现的是起伏的堤岸,逶迤的渠道,江流的余痕和紫云楼的遗迹。唐诗和曲江,相互依偎,唐诗里若没有曲江便少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曲江若没有如许的唐诗幽静秀丽的湖光山色便会逊色万千。
漫步午后的阳光下,映入眼帘,一湾清澈的池水,曲曲折折贯穿南北。池水两边,是碧绿的草坪、苍翠的树木和蜿蜒的小路。在池水边,小路旁,杨柳和石榴树婀娜多姿的柳枝低垂,随风摆动;石榴树上挂着青色的小石榴,绿叶中夹杂着石榴花,微风过,红色的花瓣在绿叶中时隐时现,数朵残花从石榴树上落下,仿似置身诗人薛能诗中,曲江池边的景致“曲水池边青草岸,春风林下落花杯”。
走至汉武泉桥附近,一片绿荫丛下,有一大型石头雕像,是两位席地醉卧的诗人,一人已酣然入梦,另一人亦已双眼迷离,可两人手中还端着酒杯和酒坛不肯松手。这便是《杏园醉归》。姚含《杏园》诗中写出了杏花盛开游人如织的情形,“江头数顷杏花开,车马争先尽此来。欲待无人连夜看,黄昏树树满尘埃。”而杜牧《杏园》诗中:“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道出了杏园的热闹,百花盛开折花插花竞相媲美的风俗。插花的风俗,诗为证:“争攀柳丝千千手,间插红花万万头”。
沿着池边一路前行,不觉已到园中深处,阳光洒在池上,泛起粼粼白光。亭台楼阁和池边的垂柳静静倒映于水中。几只鸭子,惊动了平静的水面,漾起圈圈涟漪,涟漪搅乱了眼前如画的景致,也搅醒了这如痴如幻的梦境。远处隐约传来优美的古乐,沉醉其中,恍若到了千年前唐朝的曲江池畔,痴痴的看李白、韩愈、白居易饮酒,赋诗。
晚霞映红了半边天,夕阳的余晖撒在池面上。一条蜿蜒的木质栈桥,曲曲折折的伸向池中。从岸边通向岛上的小路,是一块块磨盘大小的石头铺所就的,潺潺流水从石块与石块之间的缝隙穿过,溅起细碎的浪花,把石块打得湿漉漉。小心翼翼的跨过一块块石头,来到烟波岛上。一道小瀑布,水从上面落下溅起一层细小的水雾,飘散到脸上身上。岛中央有一块白色大石,上刻着韩愈那首送给白居易的诗,“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相传,一日雨后初晴,诗人韩愈与张籍约白居易往曲江同游,可惜白居易因故未能前去。曲江水涨,经雨水冲刷后的树木更加苍翠碧绿,花朵竞相开放,万紫千红,在微风中斗艳。雨后的天空湛蓝而澄清,傍晚的阳光撒在池水中,泛起粼粼的波光,湖边的亭台楼阁,还有那万树千花,倒映在水中,这美景如何不让人心驰神醉?后来韩愈赠诗白居易,一句“曲江水满花千树”挑逗得白居易心头发痒,后悔不迭。
在曲江池边,一石碑雕刻介绍曲江关宴的故事。心驰神往,曲江池畔,游人如织,人声鼎沸,欢歌笑语,同窗进士及其好友,齐聚一起饮酒赋诗;当朝皇帝及其宠妃驾幸紫云楼,一同观看曲江胜景,其乐融融。幻处白居易诗中:“去岁欢游何处去?曲江西岸杏园东。花下忘归因美景,樽前劝酒是春风。”游走在曲江边,游走在唐诗里,虽时空阻隔,此情此景却与古人同,不禁想起白居易另一首诗:
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
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

曲江之曲

景影相映

桥洞窥日

渐行渐远的景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