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走长安——读杜牧赋,看阿房出

(2009-10-11 16:28:12)
标签:

旅游

西安

阿房宫

兰池

杜牧

阿房宫赋

随笔

分类: 秋月春风等闲度

读杜牧赋,看阿房出

 

    有备而来,备的是时间,备的是闲适,备的是自由。走走停停,停停看看,看看拍拍是一贯出游的作风。而为那座传说中的宫殿而来纯粹是个偶然,放弃了某个既定目的地顺道而来。

 

    最初印象是在中学课本上,唐朝诗人杜牧撰写的充满幻想浪漫色彩的《阿房宫赋》。

 

    那座“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宏伟宫殿今何处?

 

    那些“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的华丽奢靡现在哪里呢?

 

    那些让人“高低冥迷,不知西东”的“廊腰缦回”,“长桥卧波”是否会留下一段残墙、几片碎瓦让后人凭吊感慨?

 

    从市中心坐车颠簸了半小时后,一座宫殿果真的呈现于眼前,高大的门廊上悬挂着几个威严的大字——阿房宫。黄色的宫灯,灰色的砖墙,红色的门窗和支柱,还有一身秦朝装束的检票员在入口处守候……

 

    尽管它有着也许类似的外表和仿佛的风韵,但在水泥和涂料的粗糙组合中诞生的殿堂楼阁、长廊卧桥,如何承载两千年来的风云变幻;尽管它的殿阁内不时会上演几场似是而非的古装表演,力图重视昔日的繁华胜境,但那些漠然的面容、敷衍的舞步和陈旧黯然的衣裙却在一瞬间把原本心中的沉醉和幽远化为杳然……

 

    宫殿林立,楼阁相属,曲廊幽径,花香景深。站在楼阁上,迎风遥望当年的“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闭上眼睛,想象着曾经的“朝歌衣弦”,“绿云扰扰”,静观“焚椒兰”时的“烟斜雾横”,倾听过宫车时的“雷霆乍惊”,还有在迷离飘渺中“缦立远视,尽态极”的“一肌一容”……

 

    曾有这样形容当时的阿房宫:“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展现于眼前缩略的阿房宫宏伟气势不减,冷峻而安静,轮廓起来也仅仅是一段千年的历史,而且是版本众多的难以考究充满争议的“历史”。

 

    绕过壮观的大殿,曲径通幽便见着了一泓清水,筑水为池,再现昔日水流曲折,水域宽广,山水相依。宫阁掩映的兰池。兰池中央掩映一座水上宫殿,那便是秦始皇昔日云烟雾绕、仙乐飘飞的寝宫——兰池宫。

 

    静静的坐在兰池边,看凉风拂垂柳,看白鸽散落兰池宫上,看白云倒影,叹秦代后宫佳丽悲惨的命运。正因那些悲惨的下场,我却不愿如其他游客那样穿戴上秦朝的服饰还留一带笑的表情。水倒影着那楼阁的背影,依然蔚为壮观。稀疏的游客游走其间,或震撼或惊愕、或喜悦或失望,也许寻获了也许幻灭了。

 

    独坐一隅,偶有编钟乐舞声,还有远处依稀的撞钟声,看似的热闹却越发的冷清。那些厚重深沉的声音回旋在冷峻的阿房宫,慢慢飘散在明媚的空旷中,分明是时间悄然远走的脚步,分明是历史撞击心灵的声音,分明是在诉说着一段辉煌的历史……

 

    漫步兰池畔,依然怀想着,默念着那富于浪漫的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漫走长安——读杜牧赋,看阿房出

                一弯绿水淌过阿房前

漫走长安——读杜牧赋,看阿房出

阿房前殿

漫走长安——读杜牧赋,看阿房出

                                     站在阿房看兰池

                                   

漫走长安——读杜牧赋,看阿房出

阿房正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与雁的对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