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及:当然,除了我的考证之外还有别的说法。摘入郭沫若的《论曹植》如下:
“《七步诗》初见《世说新语》‘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云云,帝深有愧色’。其诗云: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诗不见本集,有人疑是傅会。又有一般传世的只有四句,首句作'煮豆燃豆萁',二三句缺。过细考察起来,恐怕傅会的成分要占多数。多因后人同情曹植而不满意曹丕,故造为这种传说。其实曹丕如果要杀曹植,何必逼他做诗为借口?子建才捷,他又不是不知道。而且果真要杀他的话,诗成了也依然可以杀,何至于仅仅受了点讥刺而便“深惭”?所以这诗的真实性实在比较少。然而就因为有了这首诗,曹植却维系了千载的同情,而曹丕也就膺受了千载的厌弃。”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诗不见本集,有人疑是傅会。又有一般传世的只有四句,首句作'煮豆燃豆萁',二三句缺。过细考察起来,恐怕傅会的成分要占多数。多因后人同情曹植而不满意曹丕,故造为这种传说。其实曹丕如果要杀曹植,何必逼他做诗为借口?子建才捷,他又不是不知道。而且果真要杀他的话,诗成了也依然可以杀,何至于仅仅受了点讥刺而便“深惭”?所以这诗的真实性实在比较少。然而就因为有了这首诗,曹植却维系了千载的同情,而曹丕也就膺受了千载的厌弃。”
前一篇:白脸说三国《覆巢之下无完卵》
后一篇:白脸说三国《 闲话孔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