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红楼梦》,很替宝二爷操心的一件事情就是送礼随份子.您想啊,贾家的至亲往少说也有个三五房,至于表亲,五服之内的亲戚则更多了,而且这些至亲中大多都还有老家儿(如父母,祖父母等),一年春节,端午,中秋三大节,再加上过生日,都要送礼随份子,外带去行礼拜寿叩头,还都得记好日子,不能错过,而当时又没有手机可以设置提醒,这得花费多少脑细胞啊!
可在老北京,往往都是住了好几代的世居,有几房亲戚是极正常的事.大家纵然平时少来往,"三节两寿"就不能再不拜访,否则会让以礼为重的老辈儿人觉着不懂礼儿.
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些过去的繁文缛节已经免了不少,但结婚随份子依然坚挺地保存了下来.记得我姨奶奶家的几个表哥结婚时我们家都随了50元,那可是嘎锛新的五张"大团结",头天晚上,我妈拿着钱在灯下反复端详,恋恋不舍之情溢于言表.我当时暗暗发誓:长大一定要多结几次婚,把失去的损失夺回来!
九十年代的最后五年对于我来讲无疑是一场睡不醒的恶梦,因为不懂事的时候曾在外面胡混过几年,所以哥们特别多,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吧,就算是后来筛了又筛,还剩下百十口子.正是这帮当年跟我称兄道弟的铁哥们,抢起钱来一点儿也不手软——像一窝蜂似的比着结婚,有时候一月能赶上仨!我心里就琢磨:你要是"五一""十一"结结也就算了,您说您七八月份大热天的还结婚,这不是跟着塔儿哄吗!可怜我每月挣的那仨瓜俩枣呦,全随了份子,自己只好天天吃炸酱面啃黄瓜.就说我爱吃吧,可也不能一吃吃五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