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住哪层楼?听从内心声音(杨力虹老师答内在空间网友问)
(2014-02-28 12:06:22)
标签:
oh卡东天目山关系工作坊行星能量颂钵杨力虹杂谈 |
分类: 观.自在 |
你要住哪层楼?听从内心声音
具体问题:从小我心中的奋斗目标就是让给爸爸妈妈过上好的生活—物质上满足,后半辈子无忧。我大学毕业后用六年的时间做到了。完成了我人生的初级目标,那一刻我很满足。可这种满足感并未有持续多久,因为现在我陷入无边的内心孤独,我不知道我接下来要为什么而去奋斗。名利非我所求,内心的空洞感让我无所适从...
亲爱的,从你的字里行间,我看到了过去的我。我跟你一样,从小心中的奋斗目标是为了让父母过上好日子(我是长女,家里没有儿子,所以潜意识里我要让父母觉得养育我和妹妹,并不比儿子差)。还有就是希望自己早日财务独立,提前退休。
这些目标,我是在十多年的时间里达成的,我也有过你这样的困惑。还好,因缘和合,我遇到了南卡江才上师,遇到了胡因梦老师,遇到了海灵格老师……他们,用言传身教,都在影响、教导我,让我明白:人在世上,要为更多的生命服务,利益更多众生。同时,也看见自己承担不该自己承担的家庭重担,是越位,是混乱了家庭秩序,是站在了比父母更高的位置上。当我退回到女儿的位置上,发现母亲快乐了好多,虽然父亲已离世,我也深信,他也会为我的改变而欣喜、自豪。
希望我的经历对你能有所启发。
相信,你在这6年完成目标的过程里,可以清楚看见:物质生活,就算你竭尽全力,快速满足,短暂的兴奋与快乐后,下一个目标又出现了,你在设想:也许我拥有了它,就会更好一些。这些假设,成了驱使你向前抓取的动力,最后,你就象轮圈上快速转动的仓鼠,拼命奔跑,盲目抓取,而忘了奔跑的初衷。当你稍有间歇停一下,莫名的空洞与虚无感便会包围、吞噬你。
重复多次后,你肯定:这些假设,这些物质上的满足,都无法填补你内心的真实需要。
名、利,概莫能外。
借用丰子恺先生的人的生活的三层楼理论,相信你会悟出些什么。
丰先生认为,人的生活是分成三层的: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是一种人生观。抱持这种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
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去二楼玩玩,或者久居在这里头。这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
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大,对二层楼不满足,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他们以为财产子孙都是身外之物,学术文艺都是暂时的美景,连自己的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这才能满足他们的“人生欲”。这就是宗教徒。
看到这里,相信你应该知道,今生你要在哪层楼?
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