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不能问的「秘密」!

(2012-06-21 22:25:41)
标签:

转载

分类: 非常爱
台湾著名家族系统排列师之作,家园新请的合作导师。愿在自助助人的路上,一起,为生命服务。
不能问的「秘密」!
撰文/魏台凤  2012/6/8   

   「看着我的眼睛,你的父亲透过我,用爱的眼神看着妳!」 

    这个才12岁的女孩,之前一直犹疑、飘忽的眼神,这时可以直视着我,定定的看入我的眼神,泪珠却大颗大颗的滑落下来,也滑掉了她倔强的面具,柔软下来的面部肌肉还原她只是个小女孩的样子。

    小芸,一个生命经历才12年的孩子,在不断的网交中寻找爱,有23岁的、有16岁的男人与男孩。在肉体的关系中,她的寻找最终是失望与分离!总是生命会自己寻找出路吧! 她的行为终究被法治的社会所制止:将那些与她有过性关系的男人一一规范到司法的路上。而她,则被安排来做心理的疗愈。 


通常心事太多的孩子就无法专注在学习上,也许学业成就在世俗的眼里,她是个不被注意和关心的对象,却因为上网写心事练就了不错的文笔。也因为这样,许多男人完全没料到她只有12岁,当然成熟的打扮和敏感的态度,也让这些男人们纵使在见面后知道她真实的年龄也不以为意(换句话说也是心怀侥幸,以为小女孩好骗吧?)

 

一边是母亲的震惊和怨责,一边是偏过头去、僵坐的女儿,母女在这一个沙发之遥的距离是如此远;心理的、想法的。在母亲的认知,她已尽了全力提供她物质上的需要,当孩子愈来愈沉默;行为愈乖离,做母亲的除了责备,已不知如何可以让孩子打开话匣子。

 

单独与孩子谈话时,是要用些引导性的语言,才能将一点一滴的言谈,串连起孩子的心声。两、三岁时离家的父亲形象完全消失在她的记忆中,在大人的争执与撕裂中,做孩子的她不敢、也不能探问父亲何处去,甚至连一张相片也无从见到,这孩子的存在感因着父亲那个位置的空洞而飘渺得无所依归,这是物质无法填补的空洞啊!

 

一个关键性的改变是,她被改姓;也改名了,在前青春期到来的时候,寻求自我肯定,和挣脱飘渺不实身分的小芸,用虚幻的寻觅和异性交往的方式来捕捉被爱的感觉;或说--存在感的验证。没有一个成年人用这样的方式成功过,一个小孩更不会!

 

不能问,尤其不能问自己生命的来源,这是一种斲伤,也阻断了生命的自然与流畅。扭曲心灵的呈现就是行为的变异。当我们可以对生命说是,当我们可以全然的接受父母,生命河流纵使崎岖,也在同意承受中向大海奔去,然而爱的阻断,让生命河流在沙漠中枯竭。事实是,心灵的探寻永无停止。

 

何以知道自己来自何处要先于知道自己是谁?因为这就是生命的过程,我们每个个体生命的过程自然也连着父母、先祖们的生命过程,没有任何一个生命是可以切断来看的。

 

有位朋友很不同意我将个体生命与家族系统中发生的故事相连,他说:这样的分析不成立!我说:这不是分析。人,更是不能用分析的眼光来看待!我强调的是生命的经历,每一个个体发生的当下都是生命汇流到他身上而成的总体,没有人能抽刀断水;只掬起眼前这捧水说:我只需要这一捧最干净的水!

 

以小芸的故事,如果做母亲的,看着自己心爱的孩子说:「因为有你爸爸,我才有你。」孩子的存在感才能被确立。

 

心灵的工作是将我们独特的心灵意识与他人连结,特别是亲爱的家人,透过疗育师的眼睛,当事人可以再度连结上她想见到的人,而我知道有一道充满爱意的眼光透过我看向她,这眼神融化的小芸那虚张的外壳,她看到了自己是美好的,被鼓舞的,和接纳的。

 

在阳光底下没有秘密,小芸的“秘密”再也不是秘密,她是那花,那草,那云雀,她知道自己是谁。

 


* 魏台凤老师将于2012年8月11-12日在北京带领“家族系统排列训练工作坊”,


[转载]不能问的「秘密」!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