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给立品学员的信

(2009-03-18 15:34:12)
标签:

自我觉察

学员

香港

文化

身心灵成长家园

亚洲占星

塔罗学院

分类: 观.自在
   受旭军启发,我也认为应该向相处近两年的立品同学们做个正式交待,免得大家通过各种渠道在探听我的下落(听香港朋友说风声已经传到香港,没想到俺的重量真怎么大?跟体重真有关系?涟漪不小),猜疑我离开立品的原因,猜测我和胡因梦老师的关系……与其让大家劳心费神,还不如我自己先“招”了。
   生命有许多的不可思议。只要你自己准备好了,机缘就会出现。于你,于我,于众生,莫不如是。
   近两年来,我在立品获得了很多的成长,这一切,皆是因为你们的出现。你们中,有人可以跟我迅速亲近,无话不说;有人却对我有恐惧,有不安,有怀疑,有不解……每种情绪后面都有更加深层的动因,我在自我觉察的同时,也在观照大家的种种反应。虽然我尽力想让每位同学都满意、都如愿,但率直豪放的习性,身为工作人员要保护、照顾老师的职责,还有有些细节上的粗放,可能还是在有意无意中伤害了您脆弱易感的某一点。对此,虹姐向您说声对不起!本性难移,这也是虹姐的功课。
   虹姐在立品近两年,只有一个助手,两人没休过周末,没休过年假,超负荷运作,组织了近三十场课程及工作坊,无数次公益讲座,推广活动等,其中是有些辛苦的,但我却深感值得,因为我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成长。我们收到过您们许多的感恩短信和邮件,让我和助手深感欣慰,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辛苦付出,没有白费。
    但有时,作为正常人,我们也有委屈,也有辛酸,因为我们在前方冲锋陷阵,努力工作时,但却没有感受到来自公司后方的支持力量。鼓励和赞扬,对我们而言,是陌生的。相反,我们接受的更多是抱怨、不满、批评、指责。
    结果当然是寒心(当然这跟虹姐自信不足,需要被别人认可肯定有密切关系)。虽然知道对方是我们成长的功课,但是,时间耽误不起。人生能做事的时间的确屈指可数。与其做不能欣赏、尊重的同事,还不如做成长路上的同修。
     关于跟胡因梦、柳金铭老师的缘份,相信不会就此中断。虹姐是注重江湖规矩的人,给双方都明确表态:胡老师认识立品老板在先,所以他们双方没有任何一方提出不合作时,虹姐不会挖这个墙角。胡老师回信:自己像某仁波切说的那样:像根面条,不会被任何人夹住。所以我们共同认为:利益众生的助人工作未来我们还要一起合作。
   关于胡因梦老师博客上的链接被取消的事,这件事对虹姐本身没有任何影响,但大家不妨从中观察一下人性里的恐惧、不安全感,口口声声的包容、开放,做起来是多么困难。
    人我之分,是每一个标榜“性空”、众生一体的“修行人”一道最难逾越的鸿沟。
    宝瓶时代就要来临,自由平等博爱,众生一体就是这个新时代要发展的方向,那些迷信的个人崇拜,那些假大空的理论,都会被这个时代抛弃。
 
    20日,虹姐的身心灵整合家园就要开张了,接下来,亚洲占星塔罗学院也会在内地广泛地推广占星塔罗课程。虹姐没有什么事业野心,只是为了让自己和伙伴们有个舒心的工作环境,让我们的同学们有个更好的活动、交流、聚会场地,如是而已。“随心所欲”仍然是虹姐近期的生活目标。
 
  未来的路还长,身心灵整合家园里您的成长伙伴杨力虹、薛浩亮、张嘉航、韩钰、曾未、王琳……期待与您携手并进,共同分享成长的快乐、还有……痛苦。
  
  
  
  附:从生命泉事件里能自我觉悟的旭军写给他自己的信,值得一读。我俩在深度交流中意识到:在被一个漠视生命、把任何人都看成棋子的人眼里,我们都太强调自己的独特性,总以为自己与众不同,会得到跟他人不同的待遇。哈哈,误读他人,误读自己。
 
chenxujun 给 chenxujun的信(2009-03-13 00:06:38)
杂谈 

写给立品学员的信

阳台一角,长出了一棵小树苗。

 

                             发出去的信

chenxujun:
现在何处?近况可好?
眼下,地无论南北,都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的时节。我的策略是信奉“捂春冻秋”,宁可多穿,不可着凉。


和你分享近来的心情。最近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生命泉的组建,经过几个月的忙碌,前不久终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主要的合作伙伴B突然端出一个“闻所未闻”的方案,一举颠覆了过去共同商定的原则。新方案与原方案有根本的不同,令我一时难以接受。
令人费解的还有,如果这是由来已久的考虑,为何一开始端出的却是另一盘菜?为何在几个月内一昧赞成、支持,没有提出任何不同意见?如果是心血来潮的转軚,则未免儿戏。

太多的不解,太多的问题,太多的付出,太多的期望。如果是以前的我,这时候心中升起的一定是怒火:为什么这样?!还有信义吗?还讲原则吗?原则可以这样子变戏法吗?


奇怪的是,我心中完全没有愤怒和谴责。坐在沙发上,听着对方(这时候,我感觉不是平常的他在说话),当时只有一个强烈的冲动:发个短信,告诉我的亲人、朋友,告诉他们---我爱他们,我珍惜和他们的情谊。生命如此无常,我们能把握的,只有眼前,只有当下。


变更,总需要一些理由,对方在陈述着。我的脑子在想着另外一些事。
从不可理解到接受。生命总会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拐弯,有时候是奇峰突起,有时候柳暗花明。用理性的头脑去思考,把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想一遍,丝丝入扣、井井有条,备好锦囊妙计,一一应对,你就能一帆风顺了吗?不是,你仍然无法掌控未来。
从接受到理解。异常之事,必有根由。他有他的难处,有他的局限。如果眼前的选择,是他经过仔细斟酌的,他认为对他最有利的方案,那么我坚持的原方案,即是损他(或他认为有损)的方案。何必?
很多事没有对错,只在看的视角不同。此事未必是坏事。


剩下的困扰,无非是一堆具体问题:租好的房子怎么办?怎么对团队交代?怎么对新股东交代?已经开始的工作如何延续?未来如何合作?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却也不难。


但我确实沮丧过一天。不是想通了吗?怎么还会有沮丧?我内心反问自己,试图找到根源。
一,我把别人看得太特别了。碰到意气相投的同道中人,谈得热血沸腾。我引为知音,因而加之以太高的期望。热血沸腾,意味着不能冷静观察,也就对一些细节掉以轻心,或想当然,容易忽视人的另一面,忽视真正的需要。太高的期望也潜伏着落差,积累着失望的变量。
二,更主要的,是我把自己看得太特别了。我是如此有理想有追求,获得了别人的认同!我太想得到别人的认同了。当把自己看得太特别、卓尔不凡时,生活就会把你打回原形。


一想到此,沮丧马上离我远去。我的心情非常平静,甚至涌起对对方的感谢。无论如何,他还是一个优秀的人,B是一家有抱负的公司。我没有损失什么,从这几个月中,我收获良多。

 

我第一时间把变化通知了同事、其他股东。收到同事发来的邮件《面对困难,都已作好准备》。


我愿意接受生命带来的任何变化。
我愿意认同自己。我感谢人们的认同,但不以此为需要、为目标。
我为自己的成长鼓掌。


此事还给我另一个启示:做重要的事还可以再放慢。静若处子,才有动如脱兔。放慢,不是无为,没有动作,而是积极准备,创造条件。是为“催谷”。

 

回到羊城。到处盛开的木棉和洋紫荆,把春色热烈地喊了出来。走廊里挂的风铃,是好朋友送给我的,我经常聆听它教堂钟声般洪亮的声音,深沉的尾音久久不息。就在写此文的中间,我又去撩拨它一番。

祝你心情愉快,祝春色常驻心间。

 

                                   我,于潮湿的南国之夜

 

                       收到的回信

 

chenxujun:
你好。
我在哪?这是每天早上睁眼要思考的问题。梦里不知身是客啊,我懒得想,你看贴的邮票好了,也许上面印着:梦乡。


谢谢你来信,和我分享心情,恭喜你的长进;只是,切不可沾沾自喜,时时要反躬自问。
你一定了解蝴蝶的一生。没有破茧而出,就不会有美丽的花中君子。成长,就是不断打破“过去的自己”。


向你推荐一本书《新世界:灵性的觉醒》。作者认为每个人心中,都躲藏着一个“小我”。书中说:
小我最基本的心智结构就是“认同”。当我“认同”某个事物的时候,我就“使它成为和我一样的”,我的玩具,我的车子,我的房子,我的衣服等等。我试着在事物中寻找自己,可是却从来没有成功,最后还让自己迷失在这些事物中。这就是小我的命运。
“让你自己对而别人错”是小我的另一个心智模式。
小我通常把“拥有”等同于“存在”。
抱怨是小我最喜欢用来壮大自己的伎俩之一。
小我因他人的关注而茁壮成长,因为别人的关注毕竟是一种心灵能量。小我不知道所有能量的来源都在自己之内,所以它向外寻求。
怎么样?是不是有启发?以往的你我,是不是都备受小我的欺诈?


恭喜你,这次没有被“小我”蒙蔽。因此,你的平静和喜悦,你的本体才能显现。当你真正能接纳一个损失时,你就超越了小我;你的本质,也就是本我(意识本身)出现了。


换一个话题。听说你们那儿有个领导人作报告中提到“不折腾”。这个词很有趣。中国人的毛病之一,就是善于折腾。
中国的城市,塞车成了风景。在游车河时,我经常看到身后会突然冲出一辆车,左挤右插,车主好像心急如焚。它勉强超过去了。它好像领先了。半小时后,一个红灯前,你发现,咦,此车如此面熟,不就是刚才横冲直撞的那位吗?他还在你身边,依然心急如焚。这就是“折腾”。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不必要的张牙舞爪上,可惜。审时度势,时刻保持平静,不要乱了方寸,才是正道。


对事物的判断,如果我们有坚定的信念,有长远的眼光,完全不必因一时一地之得失而慌张。如果这件事,会因为一个人、一个环节的改变而变得不可收拾,只能说当初这件事的谋划就是有缺陷的。生命泉的使命,依然由我们,他,她,更多的他,她来达成。生命之树自有它成长的规律,不管它在这片土地,还是那片土地。


另外,还提醒你一句:千万不要在演出的中途鼓掌。很多时候,你只看到了序幕,听到了插曲。高兴永远不要太早。
祝生命之树根深叶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