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俺为家居杂志乱诌的文章

(2007-08-19 19:43:51)
标签:

艺术赏析

家居

中式潮

分类: 非常爱
俺为家居杂志乱诌的文章 

 

京城中式潮
杨力虹

资深出版策划人
曾任报社记者、杂志主编、文化沙龙主人
“生命花园”身心灵工作坊的课程推广,兼公益事业组织参与

     

   “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找不到我的家,在人来人往的拥挤街道浪迹天涯,我身上背着重重的壳努力往上爬,却永永远远赶不上飞涨的房价……”台湾的苏芮这样唱过。
在北京,许多人这样唱,甚至吼。
      一座座鸟笼般的水泥钢筋建筑,一扇扇紧邻着的窗户,只有几棵树的地方也被称为花园,几平米的草地也被称为绿化带……这样的房子也让上班族为之向往,心旷神怡,不惜背负巨大贷款压力,成了终身“房奴”。
      其实,北京是阔过的。圆明园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园林建筑。紫禁城也不必说了,名声远播。就算平常人家的四合院,也是格局方正,有绿地,有花草,崇尚自然,造型合理。现在北京还偶会有修缮出来的王爷府之类的建筑,进入其中,无不为其精致、典雅、富贵中不失文化追求而心动。
      有些现在定居的北京人又开始回归老祖宗的路数了。因为他们在坐腻了洋沙发后还是觉得中式家具最“靠谱”,虽然不太舒服,但是有严格的人体保健依据。于是,四合院重新在北京走俏,价格比前些年翻了好几番,复古潮流风起云涌。是啊,在我们拼命西化的时候,西方人却掌握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并且“中化”得可以。据说,法国的知识分子以聚餐时家里餐桌上摆放中式筷子为体面,这成了主人有文化的符号和标志。
      到过几个朋友在北京的家。台视前主播张德芬家给我的印象很深,三层楼的别墅全是中式风格,典雅,气派,又温馨舒适,就连地下室也布置得颇有情调,当然最深印象的是张家四处可见的佛龛和书柜。整一个和谐、温馨、宁静、安逸的感觉。更重要的可以知道主人夫妇是以读书为乐的人。
      另一个印象很深的就是法国归来的雕塑家赵先生的家,他的近两千平方的豪华居所兼工作室,里面居然还有个气派的室内游泳池。其实整个楼房是以中式装修为主要基调,处处显出艺术品味,散放着的赵先生从各地搜罗回来的工艺品就足以让人眼花缭乱,再加上赵先生的雕塑作品陈列得别具匠心,整个房子无不透出主人的艺术品味,哪怕角落里的一个斑驳的小石磨。我们见过的富豪很多,但艺术家有了钱布置出来的房子品味就完全不同了。曾在南方参观过不少富豪的家,他们走的艳俗路线,可能花了更多的钱,为马桶贴了金,却不能给人留下印象和感觉,可见人的精神享受会高于物质享受。这是别的地方的人不能跟北京人相比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是双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