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说写马诗3[zwm]

(2014-10-05 16:27:34)

     同是怀有报国之志,中唐的李贺屈居在老家,而他之前的王昌龄却去了大西北,成为一名出色的边塞诗人。他比李贺只早100年,境况就如此不同。他690年出生,恰好是武则天正式当皇帝的那一年,虽属盛唐但也边患不断。当时西有吐蕃,北有突厥,危害着国家的安全。这之前的686契丹的李尽忠煽动部下叛唐,攻占营州。703突厥攻占安西地区的碎叶镇。在北方,突厥人还攻占了蔚州和定州。边境战事不断,众多的将士奔向疆场杀敌戍边。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也远赴边塞求取功名。自古战场出佳作,一大批诗人将满腹才华用在了自己的边塞生活经历上,写下一系列充满瑰丽色彩的边塞诗篇。王昌龄的这首《出塞》,以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和雄浑深远的优美意境,一举成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秦时的明月还在照,汉代的关隘还在守,都快一千年了,北方的边境总是未得安宁,这时这景怎能不让富有感情的诗人心中涌出一番感慨?首句从时间上说明戍边战争的旷日持久,次句从空间上说出秦汉以来持续不断的战争给人们造成的苦难。前两句既有对血洒沙场壮士的忆思,又有对久守边关将士的同情,一颗忧伤之心尽显其中。诗中场景悲凉但格调却不低沉,一个“但使(只要的意思)”既有对朝廷软弱、将帅无能致使边患难除的不满,亦有志御外敌,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悲愤中体现着慷慨激昂的精神和我必胜敌的信心。整诗笔锋雄健,气势豪迈,读起来字字铿锵有力,掩卷后仍觉余味不尽。只有在大唐才能写出这般壮美的诗篇。

712年唐玄宗即位。他改革兵制,发展经济,北、西两个方向上收复失地。但也进行了一些不义战争。747年和749年两攻吐蕃石堡城,结果兵士死亡过半。其间杜甫作《前出塞》九首,其中的第六首堪称绝唱: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诗人用一个战略家的胸怀和视野,在一千多年前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说出了现代战争的主要特点。一、二句强调了武器装备的重要性。看现在的世界大国,那个不在投巨资研制高端武器?力图在战前就形成压过对方的战略优势。第三句强调战争发起后要攻其要害,敌人的战役重心一旦被攻破,接下来便是全线崩溃。这种打法正是现代将领屡用不爽的战术手段。第四句提出“斩首行动”的基本思想。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尽管起初有些犹豫,但最后还是下决心猎杀敌酋山本五十六,动摇了日军的作战体系。前些年的“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和铲除拉登的反恐战争中都被应用。现在美国又在日夜盘算着如何炸死极端组织的首领巴格达迪。第五、六句提出即使对敌人也不要肆意杀戮,体现出人道主义精神;并且点明打仗要师出有名,别去侵犯别国领土,确保战争的正义性。现代通过“精确打击”重要目标来瓦解敌方的战斗意志,瘫痪敌人的作战能力,不必大面积地杀伤敌方人员便能取得战争的胜利,恰与闪现在诗中最后两句里的战术思想相一致。诗圣就是诗圣,不仅他的诗后人望尘莫及,这种战略家的深邃目光更是让人叹服。一千多年前的一首诗作,便是一篇解释现代战争的绝妙论文,真是文学史上的奇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