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罗那的绚丽和迷幻

正如小陈所说,巴塞罗那是欧洲最美丽的城市,是伊比利亚半岛的明珠,是欧洲的骄傲。但是我们在旅游途中,犯了一个小错误,就是把巴塞罗那的重要性低估了,而是把重点给了马德里。所以,至今心里藏着遗憾,要是再多住一天就好了。我们没看到的是古埃尔公园。后来从网上看到,心里真是后悔极了。
巴塞罗那的城市建设是一流的,小陈第一张照片已经显示了。巴塞罗那的街道横平竖直,两条斜道分明,每一个街区构成一个独立的矩阵,从天上看,具有另一种韵味。
巴塞罗那是安东尼.高迪的世界。他的创意,使巴塞罗那成为永久的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我们在巴塞罗那看了三个旅游点,米拉之家,巴特洛之家,和圣家堂。
圣家堂,是高迪的艺术和宗教思想在建筑学方面的融合。

这是介绍上的图片。我把它照下来,安在这里。因为我在排队,等候进入,没有跑到马路对面去拍照。队伍很长,不要说等候进入的旅游团大批人马还在外面候着,等待时机进入。这是我们进入圣家堂的入口。
圣家堂已经建设了130多年了,未来何时完工,说法从30年到70年都有。这是一个尚未完工就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建筑。该建筑动工与1882年。现任首席建筑师希望2026年完成,以纪念安东尼.高迪去世一百周年。为什么一百多年尚未完工?据说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没有计算机,很多设计完成得很艰难。要是放到现在呢?计算机,材料,建筑工艺都是很好的,但是需要一个安东尼.高迪。

我们到达时,已经下午了。清晨从托雷多出发开了六个半小时的车,找到停车场存了车,就直奔圣家堂。这张照片是我第二天吃过早饭后照下来的。比不上人家的作品,但是也是阳光明媚,人潮如涌。后来发现,哪里正在进行马拉松比赛,世界级的,很多街道被封闭。我们也为此绕了道。 看到下面喝彩的人群了吗?

这是教堂的另一个入口,是我们的出口。每一个入口风格都不一样,高迪确实为此倾注了大半生的心血。

外部雕像,每一组艺术品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





夜晚,在灯光下,教堂变成了金色的建筑。

教堂内部,高大的柱体,花型的天花板,彩色玻璃的窗户,都和古典教堂的模式相异。艺术构思很现代,简洁明快,但是显得更加高大,令人叹为观止。

彩色玻璃讲的已经不是圣经故事了。它就是色彩的组合,但是明亮绚丽,在阳光的照射下,充满了梦幻般的感觉。









傍晚,到存车处去取行李,赶上教堂开放。我们进去到了Service大厅。很多信众正在做弥撒。我没敢出声,悄悄照了几张图片。看这大厅,到还有几分古代罗马教堂的风格,圆拱顶,大石柱,。。。。
米拉之家

米拉先生仰慕高迪先生的巴特罗之家的设计,随邀高迪先生为他也设计一所房子。这就是米拉之家。这是一座出租公寓,房主的住房设在第二层。这座楼房楼顶是其最突出的特色,房间等设计也很好。高迪先生的采光设计,使得房屋即都有天井采光和又用窗户采光。这些站在顶楼的人物有三种,出气孔,烟囱和楼梯通道。

烟囱人物各具神态,有脾气有性格。



看看蘑菇头上面的材料都是什么?碎玻璃瓶。

这是模型。两个中国人走过身边,听他们说,“这种承重设计不可能支撑这样的重量,我就不相信。”可是,我迷惑了,这座楼房1912年建成,已经一百年了!据说楼房的承重全是由柱体承担的,墙体没有承重责任,所以房屋可以随便组合而不影响其稳定。Wow,高迪是个不错的建筑学家了。
巴特洛之家

巴特罗之家大约建于“米拉之家”之前。就在米拉之家的斜对过。走到这里,不可能不看到楼房的特殊,还有聚集的人群。高迪先生的设计几乎都是用不平的平面,不直的直线构成。所以看上去怪异。不过也很吸引人。里面有一场小电影,把巴特罗之家演成鬼怪的房屋,楼顶攀着巨大的蜥蜴,阳台都变成了小鬼脸,尤其是在夜间雷电闪闪时。我觉得比迪斯尼的电影效果还好。

楼下一群人,看着这座楼房。不知是参观过后不愿离去,还是不愿买票进去观赏。我们也犹豫了一下,因为不知道里面好不好看。结果,进去了,才知道不进去才会后悔。

坐在这里取暖,看书,那才是一种享受。

窗户?通气孔?

顶棚设计,有什么特殊含义?

门。

楼的背后。

楼顶的设计。

水池边的修饰。


烟囱,通气孔?

天井。照片是通过那种不平的玻璃隔栅拍的,有点抽象效果,是不是?
阳台文化
不止是巴塞罗那,西班牙的楼房都建有阳台,包括斗牛场的门楼,教堂的窗外。
阳台经常是形体广告的平台。西班牙人热心介绍他们的文化艺术,所以大街小巷,常常一两个“立体广告牌(人体雕刻)”站在那里,让你真假不分。






连医院都如此古典雅致。看病也是一种享受。


巴塞罗那的城市建设是一流的,小陈第一张照片已经显示了。巴塞罗那的街道横平竖直,两条斜道分明,每一个街区构成一个独立的矩阵,从天上看,具有另一种韵味。
巴塞罗那是安东尼.高迪的世界。他的创意,使巴塞罗那成为永久的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我们在巴塞罗那看了三个旅游点,米拉之家,巴特洛之家,和圣家堂。
圣家堂,是高迪的艺术和宗教思想在建筑学方面的融合。

这是介绍上的图片。我把它照下来,安在这里。因为我在排队,等候进入,没有跑到马路对面去拍照。队伍很长,不要说等候进入的旅游团大批人马还在外面候着,等待时机进入。这是我们进入圣家堂的入口。
圣家堂已经建设了130多年了,未来何时完工,说法从30年到70年都有。这是一个尚未完工就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建筑。该建筑动工与1882年。现任首席建筑师希望2026年完成,以纪念安东尼.高迪去世一百周年。为什么一百多年尚未完工?据说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没有计算机,很多设计完成得很艰难。要是放到现在呢?计算机,材料,建筑工艺都是很好的,但是需要一个安东尼.高迪。

我们到达时,已经下午了。清晨从托雷多出发开了六个半小时的车,找到停车场存了车,就直奔圣家堂。这张照片是我第二天吃过早饭后照下来的。比不上人家的作品,但是也是阳光明媚,人潮如涌。后来发现,哪里正在进行马拉松比赛,世界级的,很多街道被封闭。我们也为此绕了道。 看到下面喝彩的人群了吗?

这是教堂的另一个入口,是我们的出口。每一个入口风格都不一样,高迪确实为此倾注了大半生的心血。

外部雕像,每一组艺术品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





夜晚,在灯光下,教堂变成了金色的建筑。

教堂内部,高大的柱体,花型的天花板,彩色玻璃的窗户,都和古典教堂的模式相异。艺术构思很现代,简洁明快,但是显得更加高大,令人叹为观止。

彩色玻璃讲的已经不是圣经故事了。它就是色彩的组合,但是明亮绚丽,在阳光的照射下,充满了梦幻般的感觉。









傍晚,到存车处去取行李,赶上教堂开放。我们进去到了Service大厅。很多信众正在做弥撒。我没敢出声,悄悄照了几张图片。看这大厅,到还有几分古代罗马教堂的风格,圆拱顶,大石柱,。。。。
米拉之家

米拉先生仰慕高迪先生的巴特罗之家的设计,随邀高迪先生为他也设计一所房子。这就是米拉之家。这是一座出租公寓,房主的住房设在第二层。这座楼房楼顶是其最突出的特色,房间等设计也很好。高迪先生的采光设计,使得房屋即都有天井采光和又用窗户采光。这些站在顶楼的人物有三种,出气孔,烟囱和楼梯通道。

烟囱人物各具神态,有脾气有性格。



看看蘑菇头上面的材料都是什么?碎玻璃瓶。

这是模型。两个中国人走过身边,听他们说,“这种承重设计不可能支撑这样的重量,我就不相信。”可是,我迷惑了,这座楼房1912年建成,已经一百年了!据说楼房的承重全是由柱体承担的,墙体没有承重责任,所以房屋可以随便组合而不影响其稳定。Wow,高迪是个不错的建筑学家了。
巴特洛之家

巴特罗之家大约建于“米拉之家”之前。就在米拉之家的斜对过。走到这里,不可能不看到楼房的特殊,还有聚集的人群。高迪先生的设计几乎都是用不平的平面,不直的直线构成。所以看上去怪异。不过也很吸引人。里面有一场小电影,把巴特罗之家演成鬼怪的房屋,楼顶攀着巨大的蜥蜴,阳台都变成了小鬼脸,尤其是在夜间雷电闪闪时。我觉得比迪斯尼的电影效果还好。

楼下一群人,看着这座楼房。不知是参观过后不愿离去,还是不愿买票进去观赏。我们也犹豫了一下,因为不知道里面好不好看。结果,进去了,才知道不进去才会后悔。

坐在这里取暖,看书,那才是一种享受。

窗户?通气孔?

顶棚设计,有什么特殊含义?

门。

楼的背后。

楼顶的设计。

水池边的修饰。


烟囱,通气孔?

天井。照片是通过那种不平的玻璃隔栅拍的,有点抽象效果,是不是?
阳台文化
不止是巴塞罗那,西班牙的楼房都建有阳台,包括斗牛场的门楼,教堂的窗外。
阳台经常是形体广告的平台。西班牙人热心介绍他们的文化艺术,所以大街小巷,常常一两个“立体广告牌(人体雕刻)”站在那里,让你真假不分。






连医院都如此古典雅致。看病也是一种享受。


前一篇:雨中春色-河景[zwm]
后一篇:雨后晨景[z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