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我在内蒙挤牛奶
(2013-10-21 14:19:31)
在内蒙下乡,待了三年半,然后跑回了内地,因为实在看不到前途。我们插队所在的地方叫乌拉盖,是锡盟东乌旗的天然大草原。乌拉盖有一座大石头山,在天地相接的大草原,构成了一景,成了当地的坐标。照片已经很老了,有至少四十多年了,保存的也不好。但是找到了,就好象寻回了一件宝。这之前的照片已经几乎都没有了,有一张,历史的片段就连接起来了。
以前一块插队的同学(中学)问,你那张挤牛奶的照片呢?我也不知道。当时没有相机,更保存不住胶卷,冬天天寒地冻,连煤油都能结冰,钢笔都写不出字来,任何液体都几乎不能存在,更何况怕光怕热怕水怕冻的胶卷呢。不知道胶卷是怎么保存起来的,直到回北京才能冲洗印成照片。所以这张照片着实经历了各种考验后才产生的。现在又是失而复得。就这一点来讲,它也值得珍惜。放在网上,它就丢不了了。
另外,同学照相,多是骑马的照片。骑在马上威风,给人看还是自己看,都有一种得意的感觉。但是看遍了插队时的照片,很少见到挤奶的照片。而挤奶是每天早晚两次的活动,是生活的内容之一。所以我这张照片能够补充内蒙生活的实际内容,让他人看到更为完整的插队生活。
身上的围裙是我们自己缝的,不记得谁贡献了一块蓝布,大致裁一下,缝在一起,能够遮住胸前和两腿,使溅出来的奶不致于脏了衣服。溅上牛奶的棉布,慢慢就变硬了,穿上不舒服。
挤奶的时候,人是坐在自己的小腿上,把奶桶加在两腿之间,朝向牛奶流出的方向,然后将牛奶挤到桶里。那时的奶牛,一头牛可以挤出一桶奶,我们不做很多奶豆腐,做了也吃不完,有时就喂了狗。狗也上班,值得加餐补充营养。尤其是夏天的时候,牛的奶水充裕,一次就挤出很多,根本没时间加工作奶豆腐,黄油之类,于是大队把一部分奶牛赶到公社所在地,由专人负责挤奶,做奶粉,算是公社的副业吧。我想那时候,什么添加剂都不可能用,没那个知识,也没那个必要。
我们脚上穿的马靴,是大队给发的。在草能遮住小腿的地方,一定要穿长靴,否则被蛇咬的可能性很大。另外脚蹬子的皮带会磨腿,穿长靴比较合适。草地像地毯一样密,踩在上面很光滑,所以不费鞋。这是我的第一双靴子。后来在锡林浩特又买了一双,样子好看,轻巧,就当礼服用的靴子,只有节假日才穿。离开内蒙时,一双靴子都没带。那时不兴穿靴子,不像现在,小姑娘们大夏天的都捂一双长靴,好像脚上没有神经感应细胞一样。
这头奶牛是我们八头奶牛中最容易挤奶,也是产奶量最高的一头。这头奶牛生的小牛犊子,都是色彩斑驳,亮丽,漂亮的小牛,深得我们每一个知青的喜爱。这张照片把它和我照在了一起,我还挺高兴的。因为天天挤奶,我的手臂很有力气。
一张照片,说了这么多,人好像比从前絮叨了。大家耐着性子看吧。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