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兵马俑展览再次巡回到我州

(2013-01-27 02:52:17)
标签:

杂谈

中国兵马俑展览再次巡回到我州

我问过可否给这组马拍照,对方说,没关系,这是假的。真的是不能拍的。这辆战车的牵引力是四马力啊。一般中等车的牵引力是160马力左右,但这是两千多年以后的汽车牵引力了。

    我记得兵马俑展来我州不止一次了。朋友们都说过“印象深刻”之类的话,觉得犹如奇迹,不可思议。说句真话,我从来没机会见到真正的兵马俑。但是照片上,电影里,书里谈过的不少,糊里糊涂地,觉得好像亲历过这一切似的。

   我不记得是多少年前了,和LHM约过去西安看真的出土兵马俑。ZJ把她在西安买的一本兵马俑介绍(大开本图文介绍)送给了我。后来朋友回到中国,发了不少照片在网上,让我又一次体会其规模气势,还有亲历其境的奇迹般的感受。

   昨天,我们这里天气奇冷,大约是摄氏零下十三度。冒着严寒,我们还是去了,因为这是这次巡展的最后一周。我们州的艺术博物馆是免费的。但是一些特殊展览要收费,这是其中的一次。这也反映了艺术馆对这次展览的重视。前一次是卢浮宫实物展览,也是收费展览。

   先看了介绍影片,共十三分钟,主要是介绍历史背景。这么多年生活在国外,我开始感觉到美国人对中国文化的感受。总的来讲,美国人是佩服和尊敬中国的。他们感兴趣中国文化不同于西方国家之处,像大型墓葬,迷宫的设计,陪葬物,等等。影片当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6000人面目发式之不同,其次铠甲之复杂沉重,三是青铜器复杂而精美的设计,四是年代之久远(公元前几百年)。在展厅里,人们多慢慢度步,细细观察,用耳机导航的,用手机看介绍的,总之都很认真,比我认真多了。我想,不管是对他国文化之敬重,还是对人类奇迹之欣赏,人们的态度已经很好地说明了这次展览的价值。

   我个人的感觉是,秦始皇对身后“国家安全”的担忧至死都没有减少。其次,秦始皇的陪葬都是武士兵车一类,他不像是一个饱暖思淫欲的国家领导,没有陪葬更多的美人儿。第三,古代人与现代人的创造力的确有一比,不在现代人之下。只是囿于历史环境和条件,没有达到“爱疯”“三星”的水平,但是他们的青铜器也不是现代人能设计出来的。那六千武士的相貌衣着现代也没有同类产品。第四,虽然没有动车一类的交通工具,但是他们的车辆机动能力也是创造了当时的最高时速,而且装潢堪称一流。第五,当时的人类身材甚至高于现代人类,和美国人的平均身高有一比。

中国兵马俑展览再次巡回到我州

看看谁更高?

   展厅里的武士大约只有十来位,加上两匹马,就是所有的出场人物了。其余的人物马匹都被这十来位代表了。所以那5990位士兵的长相面容肯定不是这个样子的。那几位穿着铠甲的人,估计都是当官的,普通士兵没有这么昂贵的保护--那个铠甲的制作修复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另外,穿铠甲的人在前,穿普通士兵服装的人在后,好象是说这位士官在率领队伍,而不仅仅是督军。那两匹马,不能不提的是,一来它们实在是身材长相非常优秀的马匹。“太漂亮了”,大家都这样赞叹。只是相比个头高大的士兵,还有那沉重的铠甲,它们的身材略显不够壮硕。我暂却把他们定义为蒙古马。不知在战场上疾驰时的速度和负荷能力是否可与现代马相比较。但是作为那个时代的产物,他们一定不负王令,骁勇善战,所以秦始皇临死都不舍得撒手,被他带到了墓葬中。这马真是好马!在内蒙生活过后,我不得不这样赞美他们。

中国兵马俑展览再次巡回到我州

这匹马据说是世界上最漂亮的马,可是适合打仗吗?能吃苦耐劳吗?

  我很认真地问过,可否对展览的实物拍照,回答是否定的。所以这里没有照片证明。所以也只能谈谈感受了。不过我想看过这个展览的人很多,不一定需要图片的解说了。我呢,只是看到了实物当中个把展品,也没什么资格说得更多。在这里发个小帖,与众人分享。

 中国兵马俑展览再次巡回到我州

一进大厅,看到的就是这组车马,挺特别,也挺有东方古代的艺术特质,是一个好的开场。

从展厅自然而然地就进入了礼品店。我们绕了一圈,说实话,我没有发现更有吸引力的礼品。好像展览巡迴着,礼品也巡迴着,多少年没有任何改进。看过展览的人,都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想买个一件两件纪念品。可是看下来,都失望地离开了。难道在这些细节上,我们就不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了吗?

有一年,我在北京发现一件染色挂布,上面车马粼粼,战旗飘飘,兵戎高举,炮火硝烟,好有战场气氛,又是中国古代战争描述。哇,当时觉得好漂亮。一件也就120元人民币。拿回来,都喜欢的不得了!这样的东西多能配合古代兵勇墓葬的气氛。比起那些已经烂俗的红木手镯,粗制扇面,小套文房四宝,。。。 结果展览有点虎头蛇尾地收场了,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