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与时代同行】经济学系77级校友重回教室聆听难忘一课
标签:
校园 |
分类: 校友通讯 |
【与时代同行】经济学系77级校友重回教室聆听难忘一课
段文斌对返校校友表示欢迎,并从师生规模、本科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介绍了经济学系近年来的发展情况,着重阐述了经济学系形成“具有南开风格的经济学人才培养体系”的人才培养目标。
六位老教师在77级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逐一走上讲台,他们之中的多位已年过古稀,但依然精神矍铄,风采不减当年。“同学们好!”“老师好!”在这间熟悉的教室中,师生重温了当年上课的情景。朱光华表示,“77级”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具有标志意义、旗帜意义,南开的“公能”精神在77、78级学生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这种优良传统值得后来的学生传承。郭鸿懋将主楼333教室比作经济学系的“杏坛”,并为此次校友返校赋诗一首:“双节映辉辟雍间,杏坛畅叙各秋千。三十五载重聚首,共祝国运艳阳天。”其他老教师也纷纷表达了对77级同学的特殊感情,表示看到大家取得的成绩非常欣慰,祝愿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获得更多成就。
多位77级校友代表发言,深情回忆了30年前在南开度过的时光,表达了对母校、恩师的思念与感激。他们表示,在南开经济学系学到的东西对日后的工作起到了最关键、最核心的作用,南开精神将使他们受用终生。
校友们介绍说,经济系77级是很特别的一届。由于刚恢复高考,这一届学生之间的年龄差最大可达到12岁。当时有不少学生在1966年还只是初中毕业,随后就自学直到恢复高考,考上南开大学。校友王培辉告诉记者,当年自己就是一边开车一边学习,就在高考前一天仍要开车赚钱的。代表校友们发言的宗文明在高考前是一名军人,而这一届学生中和他一样身为军人考上大学的还有三名学生。宗文明深情地表达着自己对学校的感激:“没有南开,没有老师的培养,就没有我。”校友们纷纷表示一直很关心学校的发展,都表达了对母校、对恩师的感激之情,表示“始终记得自己是南开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