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中文学校里关于名字的美好故事

(2009-04-09 01:57:53)
标签:

文化

美国中文学校里关于名字的故事

2009-04-07 23:03
很多在美国出生的华裔孩子最早是通过自己的名字了解中国的。有的孩子说,中国的女人结婚了不改 姓,所以我和爸爸虽然与妈妈不是同一个姓,但我们是一家人。大多数华人家庭入乡随俗,为方便孩子在美国的生活,总是特意给孩子取一个英文名字;但同时,他 们在护照或者其他身份证件上仍旧保留中文名字,只是用拼音拼写。爸爸妈妈最早讲给孩子听的中国故事就是名字的故事。美国现代中文学校曾经组织孩子们写自己 名字的故事,结果老师和家长都发现,看似简单的名字却让孩子们把自己与中国联系起来。

陈一淼说,“陈”是爸爸的姓,“一”代表他是目前陈氏家族中唯一的“老二”,其他都是独生子女;三个水组成的“淼”意义最深远。原来陈 一淼出生那年正好是中国南方遭遇特大洪灾,许多人捐款捐物甚至献出生命保卫家园。为了让他记住这件不同寻常的事情,奶奶决定给他起个水最多的名字“淼”。

因为恰好出生在早晨,于是有了葛美晨这个美丽的名字。美晨很喜欢它,自己的英文名字就是美晨的汉语拼音,像一幅中国画。

司 念华的名字听起来有点特别,她自己说是外婆给起的,意思是“思念中华”。其实这是一个为两代人起的名字。司念华出生在中国,当时爸爸已经在美国了,非常想 念在中国的妻子和女儿,外婆就给刚刚出生的外孙女起名“思念华”,代表念华爸爸的心情。“后来,我来到了美国,这个名字就成了我对中国的奶奶的思念。 ” 念华这样说。

让生长在美国的华裔孩子喜欢中文、热爱中华文化其实挺难的。正在此间参加全美中文学校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的美国各地的华 文教师都说,学中文更多的是家长的愿望,而不是孩子的。如何把被家长逼着来的学生变成热爱中华文化的华裔孩子,是华文教师面临的课题。很多华文学校就是让 孩子从了解自己的名字这种有意思的小事开始,让他们体会和浸润中华文化的独特和精妙。

毕业于北大哲学系的王双双五年前在硅谷办了一家中文 学校,让同行惊讶的是她居然教孩子们哲学,老子、孔子、庄子、荀子的故事上课都讲。“孩子们完全可以接受,而且喜欢听,并且从中了解了做人的道理。”王双 双的另一个惊人之举是自己编写并手工制作了非常精美的十六册教材,除了哲学还有地理、诗歌、历史故事、古代科学技术等等,知识都被编成了有趣的小故事,还 有电脑制作的精美插图,让人看了爱不释手,不少华文老师当场就买下了她的样品。孩子们也喜欢这套书,当初最不愿意来中文学校的孩子如今成了她学校里最好的 学生。

“海外华文教育教的不仅仅是方块字,更重要的是了解中华文化。”曾经有学了好多年中文的学生不知道黄河、长江的事情,令海外华文教 师引以为耻。现在的中文学校不仅可以识字,还有各种才艺班,跳舞、下棋、绘画、赏诗样样都有。王双双非常自豪地说,她学校里的学生不仅退学的少,而且已经 有人可以和她谈论《满江红》了。 一个名字,一首诗,一个道理,展现给孩子们的都是神奇的中华文化。
http://img1.backchina.com/200904/7/202905_1239116604un2A.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