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湖的同学们在寻找近乎失踪的宗文明老同学。或许出于关心,或许出于希望感情的沟通,使我们的班集体更加完整。这一份善意和真挚,若意念有所及,在殷殷之中,文明肯定会感到暖融融的!
我与文明可能是最后联络过的同学。那也是二十年前的事了。毕业后我和文明都分配到了济南,但他回到了原来的部队,这是他本人要求的。由于当时的环境,军事院校的理论教育师资中,经济学本科毕业生很少,文明后来还是被调入军校,我们在一个教研室。由于这个经历,我们在同窗学友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战友、同事这样一层关系,很是难得。
文明的为人,那是没得说!大胡子底下,透露出来的是山东人的朴实劲儿。学习也很刻苦,记得当时他在学习《资本论》的同时,还钻研高等数学。除了上课,他很少上图书馆或教室自习。
在共事时,我们有更多交流的机会。他说他的腿不好,毕业时就想转业回老家。
我们服务的院校建在山的一面,从主要交通干线进入校区要翻过山坡。驻地是“依山筑阁”,从宿舍到办公室、到学员队,要走过上百个台阶,对腿脚不灵便的人确实不方便。
山谷道人的松风阁诗和书法,“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屋椽”,令人着迷,但要体会到“泉枯石燥复潺湲,山川光辉为我妍”的境界,不修炼成“野僧”、“道人”,谈何容易!军队院校的的情况与地方大学也不太一样,当时每天早晨要出操或打扫卫生。一到冬天他的腿很不方便。大家起来出操,他也不能例外,只能跟着在后面走。
他当时给我留过一个通信地址,是威海的。那是一个气候适宜、物产丰富的富庶之地。尽管“蓬莱阁”位于烟台,但真正体会蓬莱仙境的,威海更是一个适宜之地。海市蜃楼的奇观,经常在这里出现。
威海是他夫人工作的所在地。提起他夫人,看得出来,一种满足感溢于言表,那是从心底里透出来的。我在山东半岛多年,知道山东妹子对老公的体贴是有传统的。部队规定营职干部才能带家属。当时的情况,他夫人在老家,有一份很不错的工作,但如果来营地就很难有合适的工作。当时给我的印象是文明不打算让夫人随军当“家属”或者是他夫人当随军“家属” 不适合。84年初我离开济南陆校,第二年回去看望同事时,文明已经离开了那里。我问过一些同事和领导,也说不清文明具体在哪里,在干什么。
在这分别的二十多年中,或许许多人的选择都是环境的逼迫,而文明的选择完全在于自己!
至于分别以后,他是在创业中团聚,或在团聚中创业?那一切都是后来发生的事了。
去年十一黄金周我携女儿回家乡,特意去看了周庄。正是桂花季节,小院内的桂花清香和小摊上的臭豆腐烤串,一样强烈地散发出自己的真味。尽管有周庄已经“由漂亮的江南少女沦落成了粗俗的风尘女子”的批评,但现在哪个名胜景区不是这样呢?瑕不掩瑜,管理上是存在问题,但周庄还真是有特色的。它的历史,保留完好的明清建筑,深厚的水乡文化,都十分独特,到过之后有挥之不去的感觉。
著名的“莼鲈之思”就出于周庄。说的是西晋的文学家张翰远在洛阳城当差,由于日夜想念家乡的鲈鱼和莼菜的美味,毅然辞官回乡。
我喜欢这句话:
如果你对现实感到迷惑,你就去读读历史吧,其实,一切都发生过;
如果你对历史感到迷惘,你就来看看现实吧,其实,历史正在发生。
有人漏夜赶考场,有人辞官归故乡!二十多年来,我们经历了更多的世事。当许多人在职业、事业的高速路上奔波时,文明或许在享受他的安宁!在蓬莱仙境,在他的果园,在他的村墅,儿孙绕膝,品尝着刚刚酿成的苹果酒。或许许多人在深夜疲惫的应酬之后,还在烦恼明天要处理的棘手工作,而文明已经进入甜美的梦乡!
不管是生活平淡,还是经历丰富,生活其实是相类似的,能够充实和满足的圣地,只有心境!
人生有许多的十字路口,有些人选择冒险,有些人选择稳健;有些人选择主动,有些人出于无奈。这取决于每个人自身的境况、追求和智慧。世界上没有完美,追求完美者往往陷入相反的境地,最好的选择是适合自己!
在同学们再次聚会之际,我衷心地祝福文明享受他自己的生活,享受他追求的那一份宁静和充实!
同样我也要把这份祝福送给那些没有来“马蹄湖”的朋友:远方的王思远、周维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