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聚会,主要是北京的同学为了与毕业后多年未见的曹德祥、邹玲见一面。
北京的同学,能来的都来了。因南开而相识的人们再次相聚。
邹玲因家中有事没来。德祥由玉茹、雁征、小治陪同,由小治驾车从天津来到北京。他们先是到我办公室坐了一下,和赵津、小韩聊了一会,才一同前往聚会的地方。
与在南开大学聚会不同的是,北京聚会是在一家宾馆进行的。
同学们先是在一个会见厅就坐。这是一个长方型的会见厅,在房间的尽头、正对着门的是一对沙发,那里通常是会见双方主要人物落坐的地方。在房间的左右两侧是两排沙发,通常是双方随员落坐的地方。
同学们都坐在两侧的沙发上,聊天喝茶吃水果点心,等待着大家的陆续到来。每进来一个同学,已落坐的人,便起立鼓掌欢迎,进来的人,便逐一和大家握手,雁征同学则在一旁狂拍。惟独那尽头的一对沙发空着。
经过现场民主磋商,大家决定请老孟和德祥坐在那里。为了显示会谈是在正式的、亲切的、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还非让我和王骥坐在翻译的席位上当陪衬(其实我心里好不高兴坐那冷板凳,可还得微笑着面对着镜头)。
坐在那会见厅里,看每个人走进来挺有意思。因为房间比较大,每个人从进门到和大家握上手,还有一段距离。进门后,有小步快走的,有大步流星的,有招手的,有抱拳的,由于对这么多人在等待并起立鼓掌感到不安,进来的人,表情高兴中带着羞涩。
每次聚会总得找个亮点。据我观察,那天王骥比较亮。王骥穿了一身质地尚好的超薄面料的深蓝色的西装,花白的头发理的非常整齐,整个人显得很精神,一双大眼睛相当明亮(有我为他照的照片为证),挑不出毛病!就是有点儿像从樱花盛开的地方来的人。
大家都夸王骥精神,王骥也有些得意忘形。他坐在会见厅中央的地毯上(老胳膊老腿的一坐地下差点儿没把腰闪了),转着圈的为每个同学照相,不厌其烦。我们也把他的精神劲儿和表现及时拍了下来。
当然,每次聚会也总有同学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迟到。海东同学以当晚要出差为由临时请假,被我断然拒绝:“不可以请假,必须参加!”,于是海东一溜小跑的赶来了,所以迟到了。海东说:“我一惯表现很好,不想落个表现不好的名声”(哎呀,如果大家都有海东这样的想法,让我少操多少心啊!)还有班长老李,本来表现挺好,从天津赶来聚会,可中途拐弯干别的事儿去了,结果落了个最后一名。老李来此只做了两件事:1,喝酒;2,继续忽悠“买地”的事。
人聚的差不多时,我们从会见厅走到宴会厅。在德祥的提议下把两个圆桌拼在一起,只有脸对脸,没有背对背,大家围坐着,说话很是方便。
席间,玉茹同学把明年经济系77级聚会的初步想法和时间说了一下,并说,具体方案会提交“马蹄湖”,让同学们讨论补充。德祥同学满含深情的做了即席发言。老孟同学不断的以严肃的神情讲着段子,把大家逗笑他还不笑(说相声的也不过如此效果啊)!大家请为此次聚会提供大力支持的杨琨同学也讲几句,可杨同学说:“今天来了这么多领导,考虑到自己在班里连个组长都不是,就不说什么了”,小治同学忿忿不平的指着老李大声说:“你看你,当了班长,压制了多少人才啊!”逗的满场大笑。
北京聚会,进行的非常好(只是吃了什么菜却一点儿都想不起来了)。还有重要的一点需要补充:聚会时,这个宾馆仿佛戒严一般,不仅有众多的服务员在为我们忙活、在门外守候,还楞是没发现其他客人!你说这事怪不怪!难道我们当中有很重要的人物?没感觉啊?
12日下午,刘实同学驱车三百多公里,从石家庄赶到北京,非要见德祥一面、请德祥吃饭,还把德祥一直送到首都机场宾馆,把德祥感动的不得了。是啊,在美国怎么会有这种事情发生?有谁会非要见你、不见不行呢?
今天是13日,一大早,德祥已飞往美国,邹玲也已于昨天先期返回。
我们的短暂聚会也结束了。相信德祥和邹玲一定很难忘记这些天在家乡渡过的日日夜夜。
希望同学们都能常回家看看,这里有养育你的土地和爱着你的人们。
(以下照片均为我和王骥拍摄,雁征所拍照片正在整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