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话”观感                郭树宝

(2006-05-28 17:16:21)
   刚看了中央台2套重播的对话节目,话题是关于大学生就业,两位嘉宾,一位是柯达副总裁叶女士,一位是IT知名企业掌门人高先生。言谈中,前者着重给论题画像,后者更多的是思维创意的苛求(职业个性使然),一致认为“能力素质教育”乃当今中国重要教育之课题。一次高端访谈竟与时下大众口述惊人相似!
   担心的事发生了。最后,高先生希望增加一门锻炼学生能力的课程,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此话践行,无异雪上加霜。结果必是又增加了课时,增加了考试。
   就“学生就业”而言,是个社会问题,工作岗位决定就业数目。而对个体竞争来说,能力,才是可讨论的。宏观的问题错综复杂,本人无能力拆解。仅就学生个人能力培养,谈一点我曾经的实践。
   1984年,我被派往天津理工学院大邱庄分部任禹少政班主任。禹少政,17岁,聪明,其父寄予接班人厚望,进老师办公室大声讲话,坐沙发上,半躺,脚,架于茶几面儿,掏出云烟或三五,叼一支,余下的扔到茶几上。除我之外,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叫他小名“锁子”。观察分析后,我将禹少政叫到我面前,说:“在正常教学外,我每隔两周单独给你出四道题你答”。他即刻表示了兴趣,马上要题。第一题是“当你遇到困难以后,首先想到什么”?记得,我是午饭前给的题,他下午上课前就拿来了两页答案,催问“怎么样”?“晚上你再来”。“你答的,想到党的领导,群策群力 ...这么多,和你同龄人相比,真不错,可拿题来说,最多五十分”。此话出口,如冷水浇进热油锅。他的反应自不必说。我问“你知道--首先--是什么意思吗,题都没看懂,扣一半儿分,不多吧?再说你答案中也没有我要的---零分!其实,答案就一句话......”围着这句话,我讲了两个多小时。
   当第二次给题时,他认真地说“这次,我得好好看看题了”。他的话启发了我:直接讲给他的,不知他学到没有,可他却学会并已应用的,是我没教他的,那就是,认真思考别人的提问。无意插柳,学生教了老师。“明教,暗示”要研究教法。就教育过程而言,教师是主动的,应该知道学生应学什么,怎么能学到,学到了没有。我想这才是提高学生能力最值得关注的。
   世间,本无不成之器,只乏用心琢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