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还搞成章回小说了)作为驴友谈语言和作为色友看美女。那么作为普通游民的深刻感受是什么呢?总体上,俄罗斯给我们留下了非常不错的印象(不仅仅有美女),但国人习惯一分为二。今天我就要来揭他们一个短,也是报复,因为本人深受其苦。这种事情在过去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但它却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不分性别,年龄,国籍,不分高低贵贱,每天都要面对,任何人都无法回避。如果您看了之后觉得我讲的很俗,只当一笑。我认为,“马蹄湖”的一项重要功能是要成为开心的马蹄湖,给大家以轻松和欢乐。希望每个人都能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地度过一生,而不要像我和我们家小崔(永元)那样非要去尝尝抑郁症的滋味。好了,说了半天,到底讲的是什么?往下看你就知道了。
俄罗斯的航天科技可上九天揽月,莫斯科七十年前修的地铁就能入地百多米,俄重工业、军事工业的许多方面至今在世界上独占头鳌,但它的轻工产品有些确实不敢恭维,比如俄罗斯的马桶,这个与人民生活高度相关的日用品,就让我们深{身}受其苦,至今记忆忧新,令人难忘。
在俄罗斯,不管是在酒店客房还是其他场所的洗手间,当你坐在马桶上,每丢弃一次废物,都如同一次失败的高台跳水,只听“扑通”一声响,水柱随之而起,遇障碍后迅速爆开并像礼花一般四处扩散,溅你满满一屁股水一点儿都不带商量。真是苦不堪言,尴尬得一遢糊涂。后来通过不断努力想方设法提高自己,尽量拉大与水平面的直线距离,虽然也减少了一些受灾面积、降低了灾情,但直到临走也没有一次能完全彻底地幸免于难。以致于当我返航在飞机上见到无水马桶时,就像见到俄罗斯美女一样兴奋和激动,用完之后真正感受了 “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明白了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大有“早知要上天,何必在地下使那么大的劲,遭那么大的罪”之感慨。俄罗斯人其实早就知道他们马桶的情况(天天用能不知道吗),可他们思维很怪,不以预防为主,着手去改变马桶的水位和形状,却只重视善后处理,在每个洗手间都备以大量厕纸供消费者敞开使用。但其纸张除了光洁度还可以外,吸水性能很差,于是大量的厕纸是被用来檫干而不是用来檫净。俄罗斯人均纸张消费水平非常高,除了印刷用纸,洗手间的消费用纸无疑也占了大头。反观日本,日本酒店房间里的马桶多为电器化的喷洗烘干式,坐在上面丢弃废物,尤如泥牛入海,无声无息,波澜不惊。后续事情就更不用说了,只要按一下纽告诉它你已工作完毕,它立马自动帮你冲洗,而后是替你烘干,无须用纸或者很少用纸,就让你高高兴兴拍屁股走人,甚至高高兴兴坐着不想走人。一个字:爽!两个字:舒服!(现在国内也有了,可买来一试,但国产电器容易漏电,小心别电着哪儿)。
俄日马桶差异的背后隐藏着深厚的经济根源,俄罗斯森林资源丰富,作为造纸最主要原料的木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多消费纸反而能促进其造纸、伐木、运输、销售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税收并提高就业水平。如果单纯提高马桶技术,不但不能产生较大的综合效益,反而可能导致某些行业的停滞甚或衰退。日本恰恰相反,由于资源贫乏,发展资源节约性经济是日本自古以来的基本国策。在过去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为了避免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资源浪费,日本人甚至都不舍得往高处长。因此挣得了“小日本”或者说“日本小儿”的美名,至今仍享誉四海,为各国人民所乐道。尤其是国人,一提“日本”必冠之以“小”或随之以“小儿”。节约资源的国民意识在日本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无所不在。利用高科技制造和推广使用节纸性马桶正是日本的基本国策在茅房里面的具体表现。马桶这个小小的缩影可以折射出日本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看来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活法,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活法。联想到我们国家,资源少且浪费大,而该有的东西有时却没有,例如公厕里很少有厕纸,都须自备。不得已而用面巾纸当厕纸既是严重错位,也是严重浪费,但是不自带又不行,否则,善后工作的成本就更高了。。。。。
这些就是我当时的想法,后来猛省到:我不远万里,坐在异国的马桶上,还忧国忧民,挨的着吗?这且不说,在这块臭地方,对这种臭玩意儿,居然还搞起什么比较经济学的研究与分析来了,岂不是在亵渎甚至糟贱学术?于是赶快打住了,不敢在深入细致地思考下去。
本文也就此打住。
如果非要总结一点什么的话,那就给个建议——要图方便,请去日本,比俄罗斯舒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