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在参与(一)(作者:孟宪刚)

(2006-04-28 08:57:53)
  本人脱离组织较早,又没有与时俱进,刚学会用电脑写作。一日,康小姐电告,说我的邮箱坏了。我急忙打开“发了霉”的邮箱,一看,吓了一跳,相当的精彩啊!看毕,关机。不日康又两次电我,说不能光看,都得写,否则就。。。原话不提了,反正有威胁,有利诱,有挖苦,有讽刺。真是冤枉!看了同窗好友这麽多的高谈阔论,就是铁石心肠,也要动情。本人不是手笨吗,电脑不听使唤。为争这口气,本人求助亲朋好友,请教如何用电脑写作,众亲友见我如此心切,言道:您要有急件我们替您打吧!他们见我不肯,暗想,老孟是否要给什么人写密文吧!常言道: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受不了的罪!我这辈子见过多少大风大浪,不就是“Microsoft Word”吗,这回让他们看看学俄语出身的人怎麽玩电脑!从此以后,本人就仍掉拐棍,大胆地往前走哇!
  说两句笑话,大家高兴,“美意延年”(庄子语)嘛。我自幼受家庭影响喜爱京剧,学龄前能唱许多出戏,小学五年时,还被天津戏校录取了。当时,祖父祖母反对,吓唬我,说学戏不给饱饭吃,睡觉不让伸腿等等,我当时觉得戏校和监狱差不多,不敢去了。如去,和邓沐伟是一届。后来就很少唱了,只是近年来,又犯了戏瘾,而且和一些京剧名家名票也混上了,很开心。唱是气功,是内脏按摩,各位不妨试试。我边唱边体会剧情,颇有感触,写了几篇短文,自己欣赏。今日附上一篇,各位权当晚报一读,不敢自掩文之拙也!

                              

  京剧《失空斩》是《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的简称。其中诸葛亮的唱腔从头至尾都是西皮,悠扬动听,脍炙人口,象西皮慢板“我本是散淡的人”、西皮二六“我正在城楼观山景”,很多人都能唱上两句。我也很喜欢这出戏中的诸葛亮的唱腔,也经常学唱,一边唱一边体会剧情。慢慢地我感到《失空斩》这出戏的剧情太发人深思了,生活中人们常使用“空城计”、“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之类的话,其实,如果仔细地体会,这出戏会给人们更多的启迪。

  先说《失街亭》。司马懿父子统领大军欲夺取汉中的咽喉要地街亭,诸葛亮升帐询问,哪位将军愿领一哨人马镇守街亭,当此重任?满营将官无人应声。此时马谡挺身而出,进帐讨令,他的报国精神可佳!但是,马谡的问题出在轻敌上。当诸葛亮对他说,司马懿虽然年迈,用兵如神,将军不可轻敌,他言道:“末将跟随丞相多年,攻无不取,战无不胜,何况那小小的街亭!”诸葛亮说:“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啊!”马谡见丞相对他有些迟疑,当即表示,愿立军状,若有疏虞,按军令施行。这真是将了诸葛亮一军。诸葛亮明知马谡不是合适人选,无奈军中无人应声,最终决定派遣马谡镇守街亭。马谡请战,愿立军状,小视来犯之敌,此时都不能称之为错。在重大事项上,用人不当,这不能不说是诸葛亮的决策失误。正是这一失误才导致了这出《失空斩》。当然,诸葛亮是位天才的军事家,从不用险,为了防止马谡轻敌贻误战事,做了些补救工作。先是派行事稳重的王平为副帅,又再三叮嘱要靠山进水,安营扎寨,并要求将山势营盘的图形速速报回。可见诸葛亮是多麽的放心不下!接下来诸葛亮又把赵云、马岱都派遣出去,身边四员大将均差遣在外,西城成了空城。既然对马谡不放心,就应该有第二手准备,一旦街亭失守,要有应急对策和预案,这咽喉之地的西城,怎能成为空城?这是诸葛亮的第二个失误。说的严重一点,街亭实际上是失在诸葛亮之手,司马懿兵临空城是诸葛亮一手造成的危机。戏中诸葛亮叹道:“虽然马谡失守街亭,亮之罪也!”,“如今错用马谡,失守街亭,悔之晚矣!”

  在《空城计》中,诸葛亮大声叹天之后,唱了四句西皮摇板:“我用兵数十年从来谨慎,错用了小马谡无用之人,无奈何设空城计我的心神不定,望空中求仙帝大显威灵!”诸葛亮对老军下了命令:将四门大开,每门上二十名老军打扫街道,司马大兵到此,不可惊慌浮躁,违令者斩!随后带了琴童、瑶琴、宝剑上了敌楼,饮酒抚琴,坐等司马大兵的到来。有人说诸葛亮的胆子大,在司马大兵面前镇静自如。我看还是诸葛亮的智慧大,他在危机面前不慌乱,先是果断地派旗牌(王平所派送图之人)速去列柳城调赵云回营,这关键的一招,在司马懿二次返回再夺西城时,挡住了司马大兵。在危机面前处理问题一定要果断,要分秒必争,这一点诸葛亮做得很漂亮。诸葛亮与司马懿是老对手,他利用了司马懿的多疑,假戏真唱,设下空城计。诸葛亮的空城计之所以能骗过司马懿,凭借的是“诸葛亮出世以来,从不弄险”,若换了别人,恐怕很难骗得了司马懿。这是诸葛亮知己知彼,万般无奈之下出的险招。诸葛亮对自己的空城计倒是做了两手准备,万一司马懿不上当,我猜想,诸葛亮也只有在城楼自刎了。这大概就是诸葛亮上城楼抚琴还要带着宝剑的用意了。诸葛亮在《空城计》中的最后一句台词是:“险哪!”其实,司马懿也是身经百战、用兵如神的大军事家,怎麽会轻易受骗。第一次到了西城,面对诸葛亮的空城计,不敢贸然进兵,但并没有撤兵,只是“人马倒退四十里”,保持了可进可退的态势。当探马报道西城确是空城,司马懿就毫不犹豫地再夺西城。这一回被赵云挡住了去路,也使司马懿的疑心又升。当探马再报西城确是空城,诸葛亮已逃往汉中去了,司马懿言道:“本当再去夺取,又恐中了他的二计”,遂令众将官,悄悄地收兵。在《空城计》中,诸葛亮充分地展现了他的临危不乱的应变才能,使司马懿在优势下,痛失好局,丢掉了一举夺取西城,直捣汉中的绝好机会。难怪司马懿自叹:“诸葛亮啊,诸葛亮!你的胆量忒大了!司马懿呀,司马懿!你的胆量又忒小了!看将起来,司马用兵不如亮也!”

   丢了街亭,又经历了空城之险,诸葛亮肯定要和马谡算帐,这就引出了下一出戏——《斩马谡》。在这出戏中,人们可以看出诸葛亮的掌兵治军之道。首先是军纪严明,执法如山。军中无戏言,马谡既然立了军令状,那就要按军令施行。其次是区别对待,按罪论罚。王平由于画图、送图及时,为诸葛亮及早掌握第一手军情,应对危机提供了条件,不该与马谡同罪,死罪可免,重责四十军棍。再有是坚持原则,有情操做。马谡自己也知道他的死罪难容,他唱道,“丞相请把令传下,斩处了末将正军法”。可是,马谡在帐前又讲了几句话,给诸葛亮出了难题。他说:“末将未出兵之时,先立军状,后失三城,理应处斩,奈则家中有八旬老母 ,无人侍奉。我若死后,望求丞相,另眼看待我那老母 ,马谡纵死九泉,也是感恩非浅哪!”这几句话也许使诸葛亮动了不杀马谡的念头,一是此时蜀国已军中无人,缺少战将;二是马谡主动请战,意报国恩,未死在敌军之手,回帐后怎忍杀之;三是马谡并非怕死,只是惦念家中老母,实为忠臣孝子。诸葛亮几经权衡,还是“不杀马谡何以服众”的思考占了上风,但做了例外的决定:马谡死后,将他的兵马钱粮拨与其母,以为养老之费。戏中,马谡被推出帐外,又被招回,马谡跪,诸葛搀,二人落泪同呼同哭,真是感人肺腑!令人遗憾的是,马谡平时高傲自负,人际关系紧张,此时竟无一人进帐求情。最后一点是勇于自责,承担责任。斩了马谡之后,诸葛亮痛哭,“未出兵先立军状,可叹你为国家一命亡!”赵云问,丞相斩了马谡因何落泪?诸葛亮答:“先帝爷白帝城托孤遗言,曾道:马谡言过其实,终无大用。如今错差马谡,失守街亭。。。。。。待山人拜本进京,奏明幼主,自贬武乡侯。”出了问题不是只追求下属的责任就了事了,自己敢于承担领导责任,敢于向上级报告实情,这才是令人佩服的大将风度。

  在《失街亭》中,诸葛亮两次决策失误,导致连失三城,被迫使出空城计,这是诸葛亮军事生涯中少有的败仗。然而,在《空城计》、《斩马谡》中,诸葛亮的军事天才和治军领兵之道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和表现。人们不会以一城一地的得失论英雄,诸葛亮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就是智慧、天才的化身,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诸葛亮一生的业绩非常多,在魏蜀吴三国的争斗中,屡立战功,屡创奇迹。人们在赞美诸葛亮时,最好不要再提“空城计”、“挥泪斩马谡”,诸葛亮本人也认为这些事容易让“他人耻笑山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最好也少出现“空城计”、“挥泪斩马谡”之类的事情,免得我们被动、危险和痛心!

  京剧中表现帝王将相内容的戏很多,《失控斩》堪称是其中的经典剧目。我真的是百听不厌,百看不厌,百唱不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