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功人士”标准之探讨(作者:曹军)

(2006-04-20 09:29:27)

    记得多年以前,李大姐就曾和我说过,在美国“成功人士”的标准是:完成了学业、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买了套房子(基本是用贷款,要背25-30年的债)、有一辆车用。李大姐说,按照这个标准,当时咱班同学70-80%的人都属于“成功人士”,无论房是自己买的还是“公家”分的,车是自己买的还是“公家”配的。可咱班那些“成功人士”全不以为然,他们说并没有“成功的感觉”,他们有另一套“成功人士”的标准。李大姐当时就十分惊讶地说,难道你们非得获得诺贝尔奖或象比尔.盖茨那样才认为自己是“成功人士”?

       似乎中国的“成功人士”标准,除了上述物质的以外,还得加上“事业有成”,用座山雕的话就是“得浑个师长旅长当当”。当不上部长、市长、司长、局长,也得当董事长、行长、总经理,至少也得是院长、所长、社长或博导、教授之类(上述官衔均含副职)。按这个标准,咱班的“成功人士”就要砍掉一大半了。

       我一直以为,关于“成功人士”的标准就只有以上这两个了。前些天突然听到电台里的《国外人士谈成功》节目,一个从欧洲来的人说,他们的“成功人士”标准不以物质来衡量,也不以事业来衡量,而是以快乐来衡量。人生成功不成功,关键是你过得快乐不快乐,不管你是穷是富,也无论你做什么工作。比如在欧洲有许多地摊艺术家(在中国根本不可能称这些人为“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不出名,也卖不了大价钱)吃了上顿没下顿,每日风餐露宿,有的人根本就是HOMELESS,但他们在追求自己喜欢的艺术中获得了极大的快乐,他们追求的不是出名,不是挣钱,而是自娱自乐,重过程不重结果。人们也认为他们很成功。

       听了这个节目,我那个高兴啊!原来还有一个欧洲标准呀,太好了。我回国以后,看到咱班那么多同学都事业有成,而我则在这里瞎混,心里那个郁闷哪!心想,都是一个班的,都是一起毕业的,“你说咋就这么不一样儿呢?”自从知道了这个欧洲标准,我豁然开朗。想想近来我要么就是和康斑竹在MSN上狂聊,要么就是浏览咱班的网站,要么就是静下心来写这些小破杂文,虽然没有追求,但绝对快乐!康斑竹,你是不是也有同感?咱俩这回也是“成功人士”了。赶紧到深圳来,我请你吃“哈根达斯”,咱庆祝一下。

       所以大家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标准衡量自己的人生,中国标准不行咱就美国标准,美国标准不行咱就欧洲标准,反正咱得往“成功人士”上靠!

       报告大家一好消息,我昨天又发现了关于“成功人士”的第四个标准。冯小刚在他的《我把青春献给你》一书中说,他认为“成功人士”的标准是每天能“自然地醒来”,也就是说,没有人和事逼着你必须按点起床,想睡到啥时就睡到啥时。按他的这个标准,等咱们都退了休,那就百分之百的全都是“成功人士”了。哈哈!

 

  (我也得说明一下。这篇东西早就写完了,但雁征兄让我“留中不发”,说近来文章发表较多,要掌握点节奏。他真认真啊,不愧是主流派,咱得向人家学习呀,所以一直没发。今天康斑竹责问我为什么不发,我如实禀报,康大怒:“你听他的还是听我的?反了你了!你怎么能听别的流派的呢?脑子进水了?”我这才恍然大悟,自责立场实在是不坚定,赶紧检讨,又麻儿利的把它贴了上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