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姚不如忘记姚
(2009-08-17 10:50:01)
标签:
体育 |
分类: 中国篮球★奥运 |
这个溃败的夜晚,人们都会惦念起一个名字:姚明。
但想见不如怀念,怀念不如忘记。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中国男篮要想绝地反击,重新稳固亚洲老大地位,就必须尽快适应“无姚时间”。大家都必须明白一点,姚明只可能是短时间内的“升温机”,却不可能成为永葆中国篮球青春的“永动机”。中国男篮真正意义上的传承,必须从这次失败开始,从头再来,破旧立新。
当然,简单忘记姚明是不现实的。至少在这个情绪低落的时间节点上,姚明是慰藉心灵的最佳良药。很多人都会不自觉地想起,在姚明参加的三次亚锦赛上,中国男篮是多么风光,24场比赛全胜,几乎毫无悬念就蝉联了冠军。从2001年到2005年,姚明三次荣膺亚锦赛最佳球员,这个舞台也见证了他从亚洲跨向世界。还有更多人会矫情地将联想嫁接于现实,比如关于这个晚上的悲剧——如果姚明在,哈达迪怎会如此轻易就统治内线?伊朗全队又怎会在篮板球环节全面占据上风,居然足足比我们多抢了14个前场篮板?
只不过,姚明终究不能变为每一次总结失败的借口,或是每一次憧憬反弹的迷药。姚明已经29岁,伤病正以一种不可预计的趋势吞噬他的身体,为了延长自己的运动寿命,也是时候该考虑有取有舍的问题了。从责任和义务上说,国家培养了姚明,姚明也用足够的努力回报了国家。在打完08奥运的比赛后,姚明算是完成了最后的战役,他带着尚未痊愈的腿为中国男篮站好最后一班岗,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之后就有传言说,姚明已经有了功成身退的想法,可能就此脱去国家队这身战袍。我知道,在中国现有体制下,姚明作此决定固然很难,但即使他这么做,其实我们也完全可以理解,更无太多苛责之处。
至少明年的亚运会,姚明是不可能回来的,由于比赛正值NBA赛季,阿联也同样会缺席比赛。届时,已经31岁的大郅将撑起中国男篮的内线,想必球队不仅要再次经历“无姚”的阵痛,还要面对“缺中锋”的危机。仔细想想,内线流失的确已成中国男篮巨大隐患。大郅也终有隐退的一天,现在的球队靠什么将“移动长城”保持下去?韩国男篮此次在亚锦赛只得第七,球队冀望何升镇内线挑大梁的计划彻底失败,无形中为中国男篮敲响警钟——原本以为可以从内线打开缺口,从而放弃小快灵特点,到头来却是一场空欢喜。
在亚锦赛决赛场上,阿联的表现已经显出生涩一面,应对NBA三流中锋(哈达迪只够这个份量)尚且边战边退,又谈何接过姚明的衣钵在内线独当一面?郭士强此次还将已升任教练的杜锋带到天津,多少从侧面凸显出国内内线球员青黄不接的窘困现状。像苏伟之流,打CBA还能有所作为,但拉到亚洲赛场,就欠缺了太多火候。而像李晓旭这样的后起之秀,所要承受的磨砺显然非一两次大赛就能给予。
所以,未来一到两年,如果中国男篮还像这届亚锦赛这样,一味依赖内线打开局面,以致于外线球员在遭遇严阻时不知所措,只会在失败的道路上越陷越深,甚至无以自拔。到时候更大的申讨和贬斥将排山倒海而来,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发生,中国男篮必须求变,摆脱姚明依赖症,重拾外线传统,避免一只脚走路失了重心。而挖掘和培养更多内线新人,亦是不可回避之话题,更是中国男篮维系强盛之保障。
适应“无姚时间”,必须从这一次失败开始,也必须在下一次成功前有所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