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足吃到第二顿饺子如何解释?
(2009-06-01 22:12:59)
标签:
体育 |
分类: 中国足球★宿命 |
1.有很多朋友问我中国男足首战德国的观后感,我习惯性用保守思维看待表面的繁华。我的朋友们似乎也已习惯了在高调中保持悲观态度,或者说,所有人都无法用正确的评语给“高一期”准确定位。
2.现在,我可以为自己的这种习惯性思维道歉。至少,在这支球队身上,我们的确看到了中国足球有别以往的追求。哪怕这些追求只是走了十八弯之后的回归正途,但那真的不容易,为这种勇气致敬。
3.如果德国是高洪波上任后中国足球吃到的第一顿饺子,那小胜伊朗作何解释?运气连续两次光顾被人抛弃的角落,这是黑暗背后的光明,也是现实底下荡漾出的积极因素。
4.说得不那么玄虚。伊朗不比德国,后者是来中国宣传德甲的,做的是大使的工作,踢球其实是兼职,很多球员夺冠后彻夜狂欢,估计八万人的光影下看到的还有啤酒杯的影子。但伊朗是为宏大的世界杯梦想前来练兵的,做的是备战的工作。以赛代练,他们和中国一样处于磨合期,同样期待结果上的自我证明。
5.伊朗人是被中国人逼急了,但他们没有像过去几年一样,越急就越疯狂。中国球员也没有重蹈覆辙,对手急了,自己就傻了。别人还没脑子热,自己占据优势却已慌了神。这一次,伊朗球员想用固有的身体优势逼迫中国球员就范,可是他们没想到,中国人也玩起了技术。
6.必须脱帽再次致敬,你要知道,让长时间在“糙哥”文化中浸泡的“超哥”改玩脚下球,而且执拗而坚毅地持续了180分钟,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志气。事实证明,我们也不是完全细腻不起来,虽然偶尔在边线附近还是会将球停出半米远,但小伙子们没有惧怕出洋相。伊朗人用比德国更较真的方式考验着我们的小细活,结果足够欣喜。高洪波告诉人们,他所做的就是比别人更果断一些。
7.毕竟有时候,真理很简单。巴萨的成功谁都羡慕,道理也是世人皆知。就怕有些人喜欢做沙漠里的鸵鸟,把头埋在沙子底下。我最怕怕的也是,这些人最终会把高洪波同化掉。
8.力挺高洪波只选对的不选“有名”的入队原则。看看在各自俱乐部打不上球的郜林、何杨等人在比赛中的发挥,还有首场于汉超短暂上场后的惊艳过人。不要再说这支球队无名之辈泛滥,中国足球有的就是太多名不副实的假国脚。
9.正是这些人,学会了如何在卑微中抬头、如何在低谷中慢慢上爬。看到他们一个个下场时都谦恭地向到场球迷鞠躬致谢,我恍惚看到了“谦虚使人进步”的历史哲言。不焦躁不傲慢,这是不能再低的中国足球必须拥有的处世之道,高洪波无疑具备这种个性。
10.我不再怀疑中国会在末战击败沙特,迎来新任主帅历史性高亢的头阵。这么打下去,中国足球也该迎来自己的春天。即使三五年不行,十年八年总会破旧立新。